发表自话题:十大正规贷款平台排名
原标题:消费金融行业年度十大事件盘点!
315消费金融专题(三)
来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回顾2019,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央视315曝光“714高炮”乱象、网贷清退转型,以及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等系列整治行动的影响,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正本清源”。
而在这个过程中,监管保护行业的态度明确,使得消费金融发展前景愈发明朗,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优势不断凸显。小米、平安等互联网巨头也加入新一轮争夺消费金融牌照的热潮。
虽然消金公司业绩呈现两极分化,但科技资源投入普遍加大。在营销获客、风控定价以及贷后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与此同时,行业融资渠道取得突破性发展,发行ABS和金融债券的占比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达到3025.67亿元。
今天瞭望消金将梳理,近一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十大热点事件,以供业内人士、用户参考。
01
中信信托、小米、平安、光大银行等
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掀起新一轮牌照争夺热潮。
5月16日,百度旗下度小满出资4.5亿元,入股哈银消费金融,持有3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随后,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也通过控股的微梦创科网络科技,出资2亿元人民币,购得包银消费金融40%股份,曲线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7月26日,首家信托系消金公司在获批成立1个月后正式开业。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由中信集团旗下中信信托发起设立。其中,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持股30%。
9月,玖富数科集团旗下全资科技子公司特易数科战略投资湖北消费金融,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原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增至20亿元,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华平投资8.4亿股,持股比例约42%。
11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获批参股设立小米消费金融,投资金额人民币4.5亿元,持股比例30%;平安集团获批在上海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近日,光大银行也获批筹建阳光消费金融。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按照消费支出每年增长10%、消费信贷渗透率提高到25%估计,到2020年短期消费贷款将达到10万亿以上。
瞭望消金认为,在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大环境下,持牌消金机构的股东要求比一般银行机构低,且资金成本低和资金来源渠道丰富,或将成为各行业巨头进入金融领域布局之一。
02
消金调整年化24%以下
利率红利渐行渐远
瞭望消金在政策盘点中有提到,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认为年化36%指包含所有贷款利息、费用、罚息、违约金等,是借款人实际承受的最高成本上限。(点击回顾:消费金融行业年度八大政策盘点!)
但多处信源透露,监管对消金公司的要求更高,纷纷表示口头指导,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将贷款年化利率降至24%以下,未来也只能做年化24%以内的产品。
2019年7月,有自媒体曝出,马上消金旗下安逸花大比例提息。据悉,收到短信的用户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利率被调整为32%或35%,并且都将于7月2日开始执行。
而兴业消金也因对借款人收取的利息、罚息以及违约金等超过24%利率,被法院驳回超过部分的“催收”述求。
对大多数消金玩家来说,年化利率由36%降低至24%,原有商业模式将遭受重创。若风险成本不变,运营成本攀升,资金成本高企,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业务将会缩减。
在瞭望消金看来,利率红利渐行渐远,消金机构需认清核心竞争力。消金行业由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走“轻资产、重客户,强存量、带增量”的精品路线,才有稳健发展的希望。
03
捷信消费金融赴港IPO未成
持牌消金上市潮涌不起来
7月15日,捷信集团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次IPO每股股份0.05欧元,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以及汇丰为其保荐人。
捷信消费金融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巨头,目前已形成了以消费贷与小额现金贷款为主的产品体系在消费金融市场中拥有绝对竞争力。
虽然这位老大哥选择上市融资以继续发展业务,业内人士却认为,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上市潮的可能性不高,这主要是与持牌消金公司的发展背景有关。
9月中旬,有消息称,捷信消费金融已于上周决定延迟在港IPO时间表,其原计划于9月最后一周在港交所挂牌。
11月21日,捷信消费金融却宣布,取消在香港的上市计划。并强调,由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挑战影响了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捷信集团决定不再推进上市进程。
瞭望消金注意到,捷信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或无法遵守中国规管消费金融行业持续演变且严格的合规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捷信消费金融本应是最有希望成为首家上市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但由于其净利润与规模不成正比,高利率掩盖不良率风险获利的模式已然触及监管红线。
04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
剑指“套路贷”与暴力催收
自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以来,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作为专项斗争的重点工作领域正在强力推进。2月26日,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套路贷”被定性为新型黑恶犯罪。
截止2019年2月,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套路贷”团伙1664个,共破获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案件216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获涉案资产35.3亿余元。
据公安部相关人士介绍,“套路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一般以民间借贷为幌子,通过设计套路以及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讨债务,达到非法占有借款人财产的目的。
4月,全国扫黑办发布“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套路贷”、“软暴力”刑事案件以及黑恶势力刑事案件财产处置等4个法律政策文件,为各地各部门依法准确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法律政策指引。
政策指引明确,揭发隐私、恶意举报、诬告陷害、拦路闹事等行为,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通讯工具实施相关违法犯罪手段的,应当认定为“软暴力”违法犯罪手段。
业内人士认为,消金机构在进行债务催收过程中,因为自身经营业务不合规,采取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收时,将有可能被认定为套路贷,从而涉嫌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在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中,应当更加注重自身经营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做到合理收集信息,合规保存信息,合法使用信息。
05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速
金融科技走上正轨
2019年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决定于2019年1月至12月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
8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
据瞭望消金政策盘点显示,9月,央行发布《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对备受关注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划定四大红线;10月,央行下发《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待意见征求结束后将正式对外发布。
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中国首部《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于2019年20月正式颁布。此外,《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也已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
瞭望消金认为,数据安全保护与发展利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维护好数据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才能更好的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护用户隐私与金融科技发展并不矛盾。
只有个人信息保护提速,做好行业自律机制、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及认证机制与数据安全保护的普及教育相关内容,才能引导金融科技走上正轨,帮助企业需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努力降低营销成本。
06
网贷遭历史大底
消费金融涌入新玩家
2019年,网贷遭历史大底。从网贷备案延期,到备案试点重启,再到监管试点,唯独不变的只有平台持续“三降”及“应退尽退”的主基调。
据瞭望消金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湖南省、山东省、四川省、重庆市、河南省、河北省、云南省、甘肃省、山西省等在内的9个省市宣布,对辖区内全部P2P网贷业务予以取缔。
而今,网贷行业将纳入 “牌照式”管理,已成为主流意识。大部分有实力、有远见的平台都开始主动“求生”,转型为消费金融公司或小贷公司。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本质是覆盖银行不能覆盖的群体,监管对持牌消金机构的资质要求非常高。目前全国在营的持牌消金机构有24家,注册资本最低为3亿元,2018年净利润过亿的有9家,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仅有6家。
而瞭望消金整理部分上市网贷平台的数据发现,网贷行业也存在与消费金融公司有着同样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平台。2018年管理资产规模过百亿,且盈利过亿的平台,主要包括拍拍贷(信也科技)、宜人贷(宜人金科)、玖富普惠(玖富数科)等。
07
数据行业大地震
野蛮发展进入正规化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电商、营销等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新金融机构都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
在消费金融领域,成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用于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虽说技术能给企业竞争带来诸多优势,但同时也会成为作恶者的工具。
2019年9月,第三方数据风控公司魔蝎数据和新颜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在同一天被警方带走调查,由此拉开了行业大整顿的序幕。聚信立、天翼征信、公信宝、51信用卡、考拉征信等诸多公司也被纳入调查行列。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整顿与数据公司的爬虫业务以及数据的违规利用有关。究其本质,是对现金贷业务的整顿。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发展和利用从野蛮生长时代进入了正规化管理的关键时代。
08
持牌消金机构两极分化
头部持牌机构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头部捷信消金、招联消金和马上消金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各项指标同比增长率均未超过50%,捷信消金的营收和马上消金的净利润甚至出现了下降的情形。
晋商、苏宁和华融的经营业绩也不尽人意,苏宁消金净利润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华融消金由上年同期的盈利转为亏损,两者净利润垫底。晋商消金的净利润则同比下降83.5%。
此外,2018年底,中邮消金、海尔消金和湖北消金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8.53%,250.00%,128.89%,营收增速也均在200%以上。而在2019年上半年,这三家经营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银消金和杭银消金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3.3%和350%,幸福消金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42.4%,净利润1001.61万元,翻了近580倍。
瞭望消金认为,消费金融行业盈利爆发期已过,头部机构增速出现放缓,整个行业进入拼综合实力、场景扩展、获客成本、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阶段,持牌消金的座次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09
瞭望消金在政策盘点中提到,2019年8月,央行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是央行首次出台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预示着金融科技正驶入规范发展的高速路。
这不仅是金融科技行业的重大利好,也对消费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起到积极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传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条件。
金融科技赋能下,消费金融机构能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洞察,提高服务用户的能力,更有利于发挥普惠特性;在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场容量、降低风险集中度的同时,为解决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将成为,消费金融行业下半场,各类参与者重点的发力方向。如何在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能激发和鼓励金融行业的创新,是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时代,监管者在政策制定层面的首要研究问题。
10
融资金渠道火力全开
消金ABS逐步回暖
瞭望消金此前报道,招联金融2020年发行的首期金融债利率创行业新低,获准额度(不超过70亿元)也是获批发行金融债的持牌消金机构中规模最大的。截至目前,仅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获得了发行金融债的资格。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等。
ABS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资金获取方式,备受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网络小贷公司的青睐。2019年“双11”期间,消费金融ABS迎来发行“小高潮”。
除了锦程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包括360金融、滴滴、京东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也都开始从金融市场“补血”,发行消费金融ABS。
通过ABS快速融资对于消金企业来说资金成本更低。清华大学相关部门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银行助贷成本约为7%-9%,信托资金及P2P模式资金成本为10%甚至更高。
而根据融360的调研数据,2018年全年,消费金融ABS产品的加权平均优先级票面利率为4.65%,显著低于2017年(年度平均优先级票面利率在5.07%左右)的水平。远远低于以上两种资金成本,对于消金企业来说,无疑更为“划算”。
✎✎✎
在金融领域必须“持证上岗”的驱动下,2020年,消费金融机构或将迎来批设的高潮。
从获批在营的持牌消金机构来看,银行系、有金融背景的主要出资人,因在消金业务上已积累业务经验,更容易获取监管青睐。
若你觉得还有其他相关的热点事件也对消费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欢迎后台留言!
一经《315消费金融企业舆情通鉴》采用,将会署名留言人!来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回顾2019,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央视315曝光“714高炮”乱象、网贷清退转型,以及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等系列整治行动的影响,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正本清源”。
而在这个过程中,监管保护行业的态度明确,使得消费金融发展前景愈发明朗,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优势不断凸显。小米、平安等互联网巨头也加入新一轮争夺消费金融牌照的热潮。
虽然消金公司业绩呈现两极分化,但科技资源投入普遍加大。在营销获客、风控定价以及贷后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与此同时,行业融资渠道取得突破性发展,发行ABS和金融债券的占比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达到3025.67亿元。
今天瞭望消金将梳理,近一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十大热点事件,以供业内人士、用户参考。
01
中信信托、小米、平安、光大银行等
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掀起新一轮牌照争夺热潮。
5月16日,百度旗下度小满出资4.5亿元,入股哈银消费金融,持有3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随后,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也通过控股的微梦创科网络科技,出资2亿元人民币,购得包银消费金融40%股份,曲线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7月26日,首家信托系消金公司在获批成立1个月后正式开业。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由中信集团旗下中信信托发起设立。其中,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持股30%。
9月,玖富数科集团旗下全资科技子公司特易数科战略投资湖北消费金融,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原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增至20亿元,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华平投资8.4亿股,持股比例约42%。
11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获批参股设立小米消费金融,投资金额人民币4.5亿元,持股比例30%;平安集团获批在上海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近日,光大银行也获批筹建阳光消费金融。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按照消费支出每年增长10%、消费信贷渗透率提高到25%估计,到2020年短期消费贷款将达到10万亿以上。
瞭望消金认为,在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大环境下,持牌消金机构的股东要求比一般银行机构低,且资金成本低和资金来源渠道丰富,或将成为各行业巨头进入金融领域布局之一。
02
消金调整年化24%以下
利率红利渐行渐远
瞭望消金在政策盘点中有提到,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认为年化36%指包含所有贷款利息、费用、罚息、违约金等,是借款人实际承受的最高成本上限。(点击回顾:消费金融行业年度八大政策盘点!)
但多处信源透露,监管对消金公司的要求更高,纷纷表示口头指导,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将贷款年化利率降至24%以下,未来也只能做年化24%以内的产品。
2019年7月,有自媒体曝出,马上消金旗下安逸花大比例提息。据悉,收到短信的用户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利率被调整为32%或35%,并且都将于7月2日开始执行。
而兴业消金也因对借款人收取的利息、罚息以及违约金等超过24%利率,被法院驳回超过部分的“催收”述求。
对大多数消金玩家来说,年化利率由36%降低至24%,原有商业模式将遭受重创。若风险成本不变,运营成本攀升,资金成本高企,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业务将会缩减。
在瞭望消金看来,利率红利渐行渐远,消金机构需认清核心竞争力。消金行业由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走“轻资产、重客户,强存量、带增量”的精品路线,才有稳健发展的希望。
03
捷信消费金融赴港IPO未成
持牌消金上市潮涌不起来
7月15日,捷信集团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次IPO每股股份0.05欧元,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以及汇丰为其保荐人。
捷信消费金融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巨头,目前已形成了以消费贷与小额现金贷款为主的产品体系在消费金融市场中拥有绝对竞争力。
虽然这位老大哥选择上市融资以继续发展业务,业内人士却认为,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上市潮的可能性不高,这主要是与持牌消金公司的发展背景有关。
9月中旬,有消息称,捷信消费金融已于上周决定延迟在港IPO时间表,其原计划于9月最后一周在港交所挂牌。
11月21日,捷信消费金融却宣布,取消在香港的上市计划。并强调,由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挑战影响了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捷信集团决定不再推进上市进程。
瞭望消金注意到,捷信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或无法遵守中国规管消费金融行业持续演变且严格的合规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捷信消费金融本应是最有希望成为首家上市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但由于其净利润与规模不成正比,高利率掩盖不良率风险获利的模式已然触及监管红线。
04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
剑指“套路贷”与暴力催收
自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以来,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作为专项斗争的重点工作领域正在强力推进。2月26日,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套路贷”被定性为新型黑恶犯罪。
截止2019年2月,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套路贷”团伙1664个,共破获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案件216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获涉案资产35.3亿余元。
据公安部相关人士介绍,“套路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一般以民间借贷为幌子,通过设计套路以及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讨债务,达到非法占有借款人财产的目的。
4月,全国扫黑办发布“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套路贷”、“软暴力”刑事案件以及黑恶势力刑事案件财产处置等4个法律政策文件,为各地各部门依法准确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法律政策指引。
政策指引明确,揭发隐私、恶意举报、诬告陷害、拦路闹事等行为,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通讯工具实施相关违法犯罪手段的,应当认定为“软暴力”违法犯罪手段。
业内人士认为,消金机构在进行债务催收过程中,因为自身经营业务不合规,采取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收时,将有可能被认定为套路贷,从而涉嫌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在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中,应当更加注重自身经营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做到合理收集信息,合规保存信息,合法使用信息。
05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速
金融科技走上正轨
2019年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决定于2019年1月至12月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
8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
据瞭望消金政策盘点显示,9月,央行发布《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对备受关注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划定四大红线;10月,央行下发《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待意见征求结束后将正式对外发布。
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中国首部《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于2019年20月正式颁布。此外,《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也已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
瞭望消金认为,数据安全保护与发展利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维护好数据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才能更好的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护用户隐私与金融科技发展并不矛盾。
只有个人信息保护提速,做好行业自律机制、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及认证机制与数据安全保护的普及教育相关内容,才能引导金融科技走上正轨,帮助企业需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努力降低营销成本。
06
网贷遭历史大底
消费金融涌入新玩家
2019年,网贷遭历史大底。从网贷备案延期,到备案试点重启,再到监管试点,唯独不变的只有平台持续“三降”及“应退尽退”的主基调。
据瞭望消金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湖南省、山东省、四川省、重庆市、河南省、河北省、云南省、甘肃省、山西省等在内的9个省市宣布,对辖区内全部P2P网贷业务予以取缔。
而今,网贷行业将纳入 “牌照式”管理,已成为主流意识。大部分有实力、有远见的平台都开始主动“求生”,转型为消费金融公司或小贷公司。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本质是覆盖银行不能覆盖的群体,监管对持牌消金机构的资质要求非常高。目前全国在营的持牌消金机构有24家,注册资本最低为3亿元,2018年净利润过亿的有9家,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仅有6家。
而瞭望消金整理部分上市网贷平台的数据发现,网贷行业也存在与消费金融公司有着同样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平台。2018年管理资产规模过百亿,且盈利过亿的平台,主要包括拍拍贷(信也科技)、宜人贷(宜人金科)、玖富普惠(玖富数科)等。
07
数据行业大地震
野蛮发展进入正规化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电商、营销等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新金融机构都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
在消费金融领域,成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用于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虽说技术能给企业竞争带来诸多优势,但同时也会成为作恶者的工具。
2019年9月,第三方数据风控公司魔蝎数据和新颜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在同一天被警方带走调查,由此拉开了行业大整顿的序幕。聚信立、天翼征信、公信宝、51信用卡、考拉征信等诸多公司也被纳入调查行列。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整顿与数据公司的爬虫业务以及数据的违规利用有关。究其本质,是对现金贷业务的整顿。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发展和利用从野蛮生长时代进入了正规化管理的关键时代。
08
持牌消金机构两极分化
头部持牌机构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头部捷信消金、招联消金和马上消金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各项指标同比增长率均未超过50%,捷信消金的营收和马上消金的净利润甚至出现了下降的情形。
晋商、苏宁和华融的经营业绩也不尽人意,苏宁消金净利润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华融消金由上年同期的盈利转为亏损,两者净利润垫底。晋商消金的净利润则同比下降83.5%。
此外,2018年底,中邮消金、海尔消金和湖北消金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8.53%,250.00%,128.89%,营收增速也均在200%以上。而在2019年上半年,这三家经营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银消金和杭银消金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3.3%和350%,幸福消金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42.4%,净利润1001.61万元,翻了近580倍。
瞭望消金认为,消费金融行业盈利爆发期已过,头部机构增速出现放缓,整个行业进入拼综合实力、场景扩展、获客成本、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阶段,持牌消金的座次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09
金融科技迎重大利好
成消金下半场核心竞争力
瞭望消金在政策盘点中提到,2019年8月,央行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是央行首次出台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预示着金融科技正驶入规范发展的高速路。
这不仅是金融科技行业的重大利好,也对消费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起到积极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传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条件。
金融科技赋能下,消费金融机构能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洞察,提高服务用户的能力,更有利于发挥普惠特性;在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场容量、降低风险集中度的同时,为解决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将成为,消费金融行业下半场,各类参与者重点的发力方向。如何在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能激发和鼓励金融行业的创新,是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时代,监管者在政策制定层面的首要研究问题。
10
融资金渠道火力全开
消金ABS逐步回暖
瞭望消金此前报道,招联金融2020年发行的首期金融债利率创行业新低,获准额度(不超过70亿元)也是获批发行金融债的持牌消金机构中规模最大的。截至目前,仅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获得了发行金融债的资格。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等。
ABS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资金获取方式,备受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网络小贷公司的青睐。2019年“双11”期间,消费金融ABS迎来发行“小高潮”。
除了锦程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包括360金融、滴滴、京东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也都开始从金融市场“补血”,发行消费金融ABS。
通过ABS快速融资对于消金企业来说资金成本更低。清华大学相关部门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银行助贷成本约为7%-9%,信托资金及P2P模式资金成本为10%甚至更高。
而根据融360的调研数据,2018年全年,消费金融ABS产品的加权平均优先级票面利率为4.65%,显著低于2017年(年度平均优先级票面利率在5.07%左右)的水平。远远低于以上两种资金成本,对于消金企业来说,无疑更为“划算”。
✎✎✎
在金融领域必须“持证上岗”的驱动下,2020年,消费金融机构或将迎来批设的高潮。
从获批在营的持牌消金机构来看,银行系、有金融背景的主要出资人,因在消金业务上已积累业务经验,更容易获取监管青睐。
若你觉得还有其他相关的热点事件也对消费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欢迎后台留言!
一经《315消费金融企业舆情通鉴》采用,将会署名留言人!来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回顾2019,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央视315曝光“714高炮”乱象、网贷清退转型,以及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等系列整治行动的影响,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正本清源”。
而在这个过程中,监管保护行业的态度明确,使得消费金融发展前景愈发明朗,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优势不断凸显。小米、平安等互联网巨头也加入新一轮争夺消费金融牌照的热潮。
虽然消金公司业绩呈现两极分化,但科技资源投入普遍加大。在营销获客、风控定价以及贷后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与此同时,行业融资渠道取得突破性发展,发行ABS和金融债券的占比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达到3025.67亿元。
今天瞭望消金将梳理,近一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十大热点事件,以供业内人士、用户参考。
01
中信信托、小米、平安、光大银行等
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掀起新一轮牌照争夺热潮。
5月16日,百度旗下度小满出资4.5亿元,入股哈银消费金融,持有3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随后,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也通过控股的微梦创科网络科技,出资2亿元人民币,购得包银消费金融40%股份,曲线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7月26日,首家信托系消金公司在获批成立1个月后正式开业。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由中信集团旗下中信信托发起设立。其中,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持股30%。
9月,玖富数科集团旗下全资科技子公司特易数科战略投资湖北消费金融,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原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增至20亿元,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华平投资8.4亿股,持股比例约42%。
11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获批参股设立小米消费金融,投资金额人民币4.5亿元,持股比例30%;平安集团获批在上海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近日,光大银行也获批筹建阳光消费金融。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按照消费支出每年增长10%、消费信贷渗透率提高到25%估计,到2020年短期消费贷款将达到10万亿以上。
瞭望消金认为,在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大环境下,持牌消金机构的股东要求比一般银行机构低,且资金成本低和资金来源渠道丰富,或将成为各行业巨头进入金融领域布局之一。
02
消金调整年化24%以下
利率红利渐行渐远
瞭望消金在政策盘点中有提到,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认为年化36%指包含所有贷款利息、费用、罚息、违约金等,是借款人实际承受的最高成本上限。(点击回顾:消费金融行业年度八大政策盘点!)
但多处信源透露,监管对消金公司的要求更高,纷纷表示口头指导,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将贷款年化利率降至24%以下,未来也只能做年化24%以内的产品。
2019年7月,有自媒体曝出,马上消金旗下安逸花大比例提息。据悉,收到短信的用户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利率被调整为32%或35%,并且都将于7月2日开始执行。
而兴业消金也因对借款人收取的利息、罚息以及违约金等超过24%利率,被法院驳回超过部分的“催收”述求。
对大多数消金玩家来说,年化利率由36%降低至24%,原有商业模式将遭受重创。若风险成本不变,运营成本攀升,资金成本高企,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业务将会缩减。
在瞭望消金看来,利率红利渐行渐远,消金机构需认清核心竞争力。消金行业由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走“轻资产、重客户,强存量、带增量”的精品路线,才有稳健发展的希望。
03
捷信消费金融赴港IPO未成
持牌消金上市潮涌不起来
7月15日,捷信集团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次IPO每股股份0.05欧元,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以及汇丰为其保荐人。
捷信消费金融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巨头,目前已形成了以消费贷与小额现金贷款为主的产品体系在消费金融市场中拥有绝对竞争力。
虽然这位老大哥选择上市融资以继续发展业务,业内人士却认为,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上市潮的可能性不高,这主要是与持牌消金公司的发展背景有关。
9月中旬,有消息称,捷信消费金融已于上周决定延迟在港IPO时间表,其原计划于9月最后一周在港交所挂牌。
11月21日,捷信消费金融却宣布,取消在香港的上市计划。并强调,由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挑战影响了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捷信集团决定不再推进上市进程。
瞭望消金注意到,捷信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或无法遵守中国规管消费金融行业持续演变且严格的合规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捷信消费金融本应是最有希望成为首家上市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但由于其净利润与规模不成正比,高利率掩盖不良率风险获利的模式已然触及监管红线。
04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
剑指“套路贷”与暴力催收
自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以来,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作为专项斗争的重点工作领域正在强力推进。2月26日,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套路贷”被定性为新型黑恶犯罪。
截止2019年2月,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套路贷”团伙1664个,共破获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案件216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获涉案资产35.3亿余元。
据公安部相关人士介绍,“套路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一般以民间借贷为幌子,通过设计套路以及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讨债务,达到非法占有借款人财产的目的。
4月,全国扫黑办发布“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套路贷”、“软暴力”刑事案件以及黑恶势力刑事案件财产处置等4个法律政策文件,为各地各部门依法准确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法律政策指引。
政策指引明确,揭发隐私、恶意举报、诬告陷害、拦路闹事等行为,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通讯工具实施相关违法犯罪手段的,应当认定为“软暴力”违法犯罪手段。
业内人士认为,消金机构在进行债务催收过程中,因为自身经营业务不合规,采取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收时,将有可能被认定为套路贷,从而涉嫌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在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中,应当更加注重自身经营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做到合理收集信息,合规保存信息,合法使用信息。
05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速
金融科技走上正轨
2019年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决定于2019年1月至12月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
8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
据瞭望消金政策盘点显示,9月,央行发布《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对备受关注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划定四大红线;10月,央行下发《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待意见征求结束后将正式对外发布。
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中国首部《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于2019年20月正式颁布。此外,《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也已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
瞭望消金认为,数据安全保护与发展利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维护好数据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才能更好的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护用户隐私与金融科技发展并不矛盾。
只有个人信息保护提速,做好行业自律机制、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及认证机制与数据安全保护的普及教育相关内容,才能引导金融科技走上正轨,帮助企业需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努力降低营销成本。
06
网贷遭历史大底
消费金融涌入新玩家
2019年,网贷遭历史大底。从网贷备案延期,到备案试点重启,再到监管试点,唯独不变的只有平台持续“三降”及“应退尽退”的主基调。
据瞭望消金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湖南省、山东省、四川省、重庆市、河南省、河北省、云南省、甘肃省、山西省等在内的9个省市宣布,对辖区内全部P2P网贷业务予以取缔。
而今,网贷行业将纳入 “牌照式”管理,已成为主流意识。大部分有实力、有远见的平台都开始主动“求生”,转型为消费金融公司或小贷公司。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本质是覆盖银行不能覆盖的群体,监管对持牌消金机构的资质要求非常高。目前全国在营的持牌消金机构有24家,注册资本最低为3亿元,2018年净利润过亿的有9家,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仅有6家。
而瞭望消金整理部分上市网贷平台的数据发现,网贷行业也存在与消费金融公司有着同样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平台。2018年管理资产规模过百亿,且盈利过亿的平台,主要包括拍拍贷(信也科技)、宜人贷(宜人金科)、玖富普惠(玖富数科)等。
07
数据行业大地震
野蛮发展进入正规化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电商、营销等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新金融机构都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
在消费金融领域,成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用于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虽说技术能给企业竞争带来诸多优势,但同时也会成为作恶者的工具。
2019年9月,第三方数据风控公司魔蝎数据和新颜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在同一天被警方带走调查,由此拉开了行业大整顿的序幕。聚信立、天翼征信、公信宝、51信用卡、考拉征信等诸多公司也被纳入调查行列。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整顿与数据公司的爬虫业务以及数据的违规利用有关。究其本质,是对现金贷业务的整顿。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发展和利用从野蛮生长时代进入了正规化管理的关键时代。
08
持牌消金机构两极分化
头部持牌机构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头部捷信消金、招联消金和马上消金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各项指标同比增长率均未超过50%,捷信消金的营收和马上消金的净利润甚至出现了下降的情形。
晋商、苏宁和华融的经营业绩也不尽人意,苏宁消金净利润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华融消金由上年同期的盈利转为亏损,两者净利润垫底。晋商消金的净利润则同比下降83.5%。
此外,2018年底,中邮消金、海尔消金和湖北消金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8.53%,250.00%,128.89%,营收增速也均在200%以上。而在2019年上半年,这三家经营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银消金和杭银消金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3.3%和350%,幸福消金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42.4%,净利润1001.61万元,翻了近580倍。
瞭望消金认为,消费金融行业盈利爆发期已过,头部机构增速出现放缓,整个行业进入拼综合实力、场景扩展、获客成本、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阶段,持牌消金的座次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09
金融科技迎重大利好
成消金下半场核心竞争力
瞭望消金在政策盘点中提到,2019年8月,央行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是央行首次出台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预示着金融科技正驶入规范发展的高速路。
这不仅是金融科技行业的重大利好,也对消费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起到积极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传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条件。
金融科技赋能下,消费金融机构能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洞察,提高服务用户的能力,更有利于发挥普惠特性;在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场容量、降低风险集中度的同时,为解决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将成为,消费金融行业下半场,各类参与者重点的发力方向。如何在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能激发和鼓励金融行业的创新,是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时代,监管者在政策制定层面的首要研究问题。
10
融资金渠道火力全开
消金ABS逐步回暖
瞭望消金此前报道,招联金融2020年发行的首期金融债利率创行业新低,获准额度(不超过70亿元)也是获批发行金融债的持牌消金机构中规模最大的。截至目前,仅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获得了发行金融债的资格。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等。
ABS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资金获取方式,备受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网络小贷公司的青睐。2019年“双11”期间,消费金融ABS迎来发行“小高潮”。
除了锦程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包括360金融、滴滴、京东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也都开始从金融市场“补血”,发行消费金融ABS。
通过ABS快速融资对于消金企业来说资金成本更低。清华大学相关部门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银行助贷成本约为7%-9%,信托资金及P2P模式资金成本为10%甚至更高。
而根据融360的调研数据,2018年全年,消费金融ABS产品的加权平均优先级票面利率为4.65%,显著低于2017年(年度平均优先级票面利率在5.07%左右)的水平。远远低于以上两种资金成本,对于消金企业来说,无疑更为“划算”。
✎✎✎
在金融领域必须“持证上岗”的驱动下,2020年,消费金融机构或将迎来批设的高潮。
从获批在营的持牌消金机构来看,银行系、有金融背景的主要出资人,因在消金业务上已积累业务经验,更容易获取监管青睐。
若你觉得还有其他相关的热点事件也对消费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欢迎后台留言!
一经《315消费金融企业舆情通鉴》采用,将会署名留言人!
标签组:[金融] [p2p理财] [网贷平台] [催收] [科技] [消费贷] [金融科技] [消费金融] [捷信贷款] [监管机构] [信息消费] [金融犯罪] [盘点流程] [信息发展] [资金成本]
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年度盘点:巨头相继进场 行业竞争加剧_公司
2021-02-06
2021-02-02
有22000人催收团队的捷信消费金融:一季度净利仅3千万,同比下滑90%
2021-02-01
预见2021:《2021年中国消费金融产业全景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疫情影响等)
2021-01-27
2021-01-23
2021-01-23
政策保障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应对新冠疫情金融科技发挥效能
2021-01-23
消费金融行业2020年中“七宗最”:招联、杭银、华融、平安、小米等都有哪些特征?
2021-01-23
2021-01-23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