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一夜弄20万方法
原标题:未成年打赏女主播,一夜20万消失不见
导语:
在打游戏这件事上,孩子和父母可以说是操碎了心,那最近在网上也出现了很多新闻报道,一些小朋友瞒着父母偷偷给游戏进行大额的充值或者打赏主播,这不仅会影响小朋友的学业与健康,也会让一些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根据CCTV社会与法治报导,王女士和丈夫平时忙于工作,顾及不到孩子的时候,就将手机给孩子玩,后来发现账户上平白少了数万余额,最后得知竟是孩子玩手机看直播时,打赏了主播前后近六万余元。朱先生身体一直不好,夫妻两人多年来省吃俭用,原想着疫情结束后好好治疗,11岁的孩子却花光了朱先生二十万的手术款。罗女士的孩子在无意间看到妈妈支付密码,多年积蓄被孩子一次性挥霍花光。
看到这些让人揪心的报道,我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熊孩子充值的游戏币、刷出去的礼物还能要回来吗?
别急,刚刚通过的《民法典》来帮你。
法智说法: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新增的规定表示,小朋友一掷百万的行为,明显是对个人的所作所为缺乏认知,这种充值刷礼物的行为也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如果家长不予以追认,应属于无效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们可以后顾无忧。民法典的规定,不是“一刀切”的逢款必退,更不能作为监护人放任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免责护身符。在具体案件当中,如果网络经营者已经设置了合理防范技术手段,监护人也没有起到应尽的义务,因此而导致的过错,仍要由监护人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责任。
小结: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需要法律及社会的维护与引导,更需要父母以及监护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让我们一起知法守法尊法用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女主播”聊天直播求打赏 奉化这伙人竟用这招骗了6.8万余元_被害人
2021-03-07
2021-03-05
萧山一男子当面打赏女主播2000元后被“请”进派出所,民警一查发现……
2021-02-25
2021-02-18
2021-02-14
女大学生交网络男友“花样式借钱”,网贷15万给男友,打赏女主播
2021-02-08
知名女主播30亿上海城隍庙“家产”被抵押,近20亿贷款难偿还,或面临易主_公积金
2021-02-02
2020-12-25
2020-09-24
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