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信誉好的网贷平台
在我多年催收实践得来的经验中总结了社会信用环境不好的三个突出表现,第一是三角债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人去要钱,债务人常说别人钱没给我,人家欠我钱,导致我欠你的钱,上游没给他,他就给不了下游的钱。整个链条都受到了影响。
第二,应收账款总量过大,坏账损失率过高,企业的应收账款结构也不是很合理。很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一味让步,比如人家先付定金30%给你,后面的尾款70%你结不到怎么办?
还有些小贷公司急于做生意也是风控审核不严导致了很多坏账。上海一家小贷公司2013年8月成立,9月就放出去2500万没有抵押的信用贷款。公司总经理就是急于做生意,评估也不仔细。借款人是福建某县的人,这个地方算是中国信誉最差的地方之一了,即使到了现在,这个县和周边的人在上海买房都贷不了款。最后这笔坏账果然一分钱都没有收回来。我还遇到到重庆一家小贷公司也是在开业两周内就把5亿注册资本金全部放出去了,后面坏账也是很多,都是这个问题,急于做生意。
第三个是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屡见不鲜,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这些在各领域产生的坏账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正常发挥,甚至使政府启动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效用大打折扣。
社会信用环境不好的原因和对策
根据我多年催收的实践经验总结,社会信用环境不好主要因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是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不强。
大多数债务人借钱初心是好的,但有时候经济状况不好,生意不好做,事与愿违,导致他亏损了。好的初心也就随着他经济情况的变化发生变化,导致还款意愿下降了。但也有部分人初心就是诈骗的。
第二个原因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
一般情况下,借钱不还多是民事案件,很少有借钱不还构成刑事的案件。刑事压力肯定大于民事压力,如果要坐牢债务人肯定会尽力还。但如果只是民事打官司,大不了就限制高消费,出行等受到点影响。
现在法律正在完善,有很多借款不还涉及到刑事案件的案例出现了,比如说借款用途不实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我最近在处理的一个物流公司的案子就是这样,债务人借钱合同上明确写清楚借款用途是用于购买油,然后给物流公司供油。结果我们他发现根本没有去买油,后来我们就果断报案。
重庆2015年有一个判决,有一家小贷公司给债务人借了230万,说是用于餐厅的装修,但实际上用于还别人的债务、赌博等,后来按诈骗罪判了11年半,罚款50万。
最重要的就是2015年限高令的出台,这迈出去一大步,对老赖的打击非常大。2015年年初限高令出台的时候,是350万人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飞机,高铁,现在将近有1500万人限制高消费,限制高消费以后,就促使很多人会主动去还款,这是司法体系建设最大的进步。
第三个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体系没有完善。比如以前的网贷就不上征信,最后导致多头借贷的共债风险严重。现在最新版的征信报告,包括大额分期消费、大额借贷都有显示,这也是进步。
第四就是政府行为有时候不太规范,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有可能维护当地信用环境,导致债权人受损。
比如某地方政府,为了让当地的明星企业恢复生产和经营,政府就一下子把它所有债务统一按照6%打折处理。就是说100个亿负债,拿出6个亿就全部解决了。
还有一些就是政府招商引资进来的一些企业,信贷机构一看,政府招商引资进来的,政府介绍的,就在放款的时候评估就不是很仔细,或者不评估,直接就把钱放出去,最后这个钱都收不回来,出现了很大的风险。
以上都是我司在13年的风控催收工作中得出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对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有所帮助,我司也会进一步做好风控催收的本职工作,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助力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如有债务问题咨询请+楼老师WX:Lou-K-J,谢谢大家。
标签组:[信用] [催收] [经济] [信用政策] [坏账]
2021-02-15
2021-02-06
2021-01-11
2020-11-16
银行催收助学贷款公开141名毕业生姓名,大学生的信用哪里去了?
2020-10-09
2020-10-07
2020-10-07
2020-10-03
2020-10-02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普惠金融,创新风控能否助力小微精准滴灌?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