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借钱500一下
11 月 21 日,贵阳孔学堂举办的 " 百年汪曾祺 " 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这一天,孔学堂举行 " 子女眼中的汪曾祺 " 对谈讲座,汪朗、汪朝讲述了他们眼中的 " 老头儿 "。下午,溪山翰迹 · " 百年汪曾祺 " 公益展也正式开展。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诞辰 100 周年,孔学堂举办 " 百年汪曾祺 " 系列活动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据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介绍,此次活动之所以落地贵阳,其实有一个渊源。一年前,也就是 2019 年的 12 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曾在孔学堂做讲座,当时他提到,2020 年正好是汪曾祺老先生诞辰 100 周年,希望能做一场纪念汪曾祺的活动。今年 8 月,周之江专程去了一趟高邮,跟汪曾祺的长子汪朗先生见面并聊及此事,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愉快地做了这个决定。
" 汪曾祺先生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颇高,在我的眼中,他是现当代最好的散文家、短篇小说家。汪曾祺先生喜欢酒喜欢烟,但和贵州的缘分却不是很深,这是颇为遗憾的事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把这个缘分续上。" 周之江说。" 百年汪曾祺 " 系列活动共分为 5 个部分,其中包括已经举办的 " 子女眼中的汪曾祺 " 对谈讲座;溪山翰迹 · " 百年汪曾祺 " 公益展览开幕式;" 思想近儒家的汪曾祺 " 对谈讲座;" 三人谈:不一样的汪曾祺 " 讲座;" 老头儿汪曾祺 " 分享会。
" 子女眼中的汪曾祺 " 对谈讲座座无虚席,到场观众超过 500 人,汪曾祺在贵阳的 " 群众基础 " 可见一斑。就连汪曾祺的长子汪朗都忍不住感慨:" 贵阳人很热忱!"
汪曾祺为何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其实沈从文就曾夸赞过汪曾祺,称其 " 大器晚成 "," 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且有深度 "。在稿酬象征作家地位的年代,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曾向汪曾祺约稿,并于 1963 年 1 月出版了 4 万字的小说集《羊舍的夜晚》,当时出版社给的稿酬是千字 22 元,与郭沫若、老舍齐肩。
据悉," 思想近儒家的汪曾祺 " 对谈讲座将于 11 月 22 日上午举行,作为 " 汪迷 " 的几位嘉宾将现场讲述他们与汪曾祺的故事。他们当中包括知名作家王树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资深编辑李建新、著名散文家苏北、著名作家龙冬等,现场还将签送《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拾读汪曾祺》等书籍。当天下午还将同时分场举行两场文化讲座—— " 三人谈:不一样的汪曾祺 " 讲座,这场讲座将由贵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戴冰主持;" 老头儿汪曾祺 " 分享会在也闲书店进行,汪曾祺的子女汪朗和汪朝以及著名散文家苏北、著名作家龙冬将到场与读者分享。
子女回忆父亲汪曾祺——作家里的好厨子 晚年浅尝折耳根
汪曾祺的长子汪朗、女儿汪朝在现场讲述自己的父亲。原来很多人心目当中的 " 生活家 " 汪曾祺,自始至终都有一个 " 有趣的灵魂 "。
还有观众提起,读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和《受戒》,汪曾祺先生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如作品里面那么闲淡,还是老顽童类型?
汪曾祺的长子汪朗为下馆子,月底借钱度日
" 小时候,‘老头儿’经常带我们去吃好吃的。"
汪朗说,上世纪 60 年代初," 老头儿 " 的工资是 100 块钱,母亲的工资是 120 块钱,基本上都花在了饭馆里。" 晚上父母不做饭,都上街去吃,两三块钱够全家吃一顿。结果经常一到月底家里就没钱了。我妈就说去找她的同事借 10 块钱。她嫌丢人,都是连掐带打地叫我和妹妹去借。"
汪朝说,就算家里要做饭也是 " 老头儿 " 做,还一点不马虎,擅长厨艺的动力是他好吃,而且他是追求完美的人,吃饭也一样。
" 我没有继承到‘老头儿’的文学天分,但在吃吃喝喝的方面继承得稳稳当当的。" 在长子汪朗的眼中,父亲是作家里的好厨子,他首先是作家,然后才是厨子,这一点是他不同于大部分 " 吃货 " 的地方。
汪曾祺的女儿汪朝虽然好酒,但写作时滴酒不沾
除了喜欢吃,汪曾祺生活中还离不开酒,但写作的时候却滴酒不沾。
" ‘老头儿’每天喝酒,但总是自己喝烂酒,给客人喝好酒,还让客人带走。" 汪朗说," ‘老头儿’在厨房放着一瓶白酒,经常做着饭就喝一口,我家闺女看见了就大喊‘爷爷偷喝酒了’,他连忙说‘料酒料酒,我做菜呢。’ "
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
在汪朗的记忆里," 老头儿 " 其实不太爱交朋友,或者说交朋友有选择性,他更愿意和年轻人交朋友。
散文家苏北就是汪曾祺的 " 忘年交 "。苏北曾追星族般手抄了 4 个笔记本的汪曾祺的小说《晚饭花集》并邮寄给汪先生,后来他上鲁迅文学院时,有一次遇见汪先生在上厕所,就将汪先生堵在厕所,问他笔记本是否收到,借机将汪先生拉到宿舍,从此开始了与汪先生的交往。
汪朝说,还有一位山西矿工也是疯狂 " 汪迷 ",他经常跑到家里来要拜师学艺," 老头儿 " 禁不住软磨硬泡指点了几次,后来觉得他写的东西实在没有什么突破,就跟这个矿工说,出去后不要说是他的学生。" 这个人特别执着,现在都还跟我们有联系。"
忌惮折耳根,多年以后敢吃了
在很多读者的眼中,汪曾祺是个吃货,却对贵州人最喜欢的折耳根退避三舍。但汪朗说,1992 年他来贵州出差,在毕节看见当地人吃折耳根,跟老乡买了一些带回家,做成菜后汪曾祺尝了一点,似乎已经可以接受折耳根的味道了。
最后,汪朗说:" 我参加这场活动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贵阳有孔学堂这么一个有特点的文化机构;二是没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多的人来现场,我很感动;三是没想到听众能够提出那么有深度的问题,这证明他们还是看了不少‘老头儿’的作品。"
70 余幅书画作品让 " 汪迷 " 一饱眼福昨日(11 月 21 日),溪山翰迹 · " 百年汪曾祺 " 公益展正式开展,70 余幅汪曾祺书画原作首次亮相贵阳。
据汪曾祺长子汪朗介绍,这一批书画只在汪曾祺的老家高邮展出过一次,贵阳这次是在国内的第二次亮相。展出的物品除了汪曾祺书画原作,还有书信手稿和部分著作,难得一见。
" ‘老头儿’不是专业书画家,平时画着玩,属于文人画类型。但是他的画有一种特有的气质,比较随性率真,而且诗画一体,特别是题画的用语很有意思。" 汪朗说。汪曾祺先生曾自述:" 我父亲是画家,年轻时画过工笔画,中年后画写意花卉。他没有教过我,只是在他作画时我爱在旁边看,给他抻抻纸 "。受父亲影响,汪曾祺一度想当画家,甚至曾打算考当时在昆明的杭州美专。晚年文名满天下,他仍以涂抹自娱," 用笔、墨、颜色来抒写胸怀,更为直接,也更快乐 "。
" 我很喜欢汪曾祺先生的画,特别是看到他的原作之后非常激动,从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到汪曾祺先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赤诚,特别有温情的人。"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说。贵州民族大学知名教授韩亚明曾在汪曾祺的书上看过插图,这一次还是首次看到原作。" 汪曾祺的画非常真性情,平淡天真,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也不带个人目的或炫耀,只是一种自然流露。"据悉,在贵阳孔学堂举行的溪山翰迹 · " 百年汪曾祺 " 公益展将展出 15 天,于 12 月 5 日闭展。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问菩 实习记者 杨雪梅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黄震
上一篇:大学英语B级题库
下一篇:内分泌学题库
2021-08-23
2021-08-25
学习英雄校友 汇聚强国力量,西北师大“开学第一课”追忆陈红军烈士
2021-03-08
网传贵阳失信人员子女不能入学?征信不好后果真的很严重!但具体情况是……
2021-02-25
贵阳孔学堂汇聚 500 观众 听汪曾祺子女聊“老头儿” -ZAKER新闻
2020-12-04
2020-12-04
2020-08-31
借3500元要还2万多!贵阳大学生没钱还款,被限制人身自由……
2020-08-05
2020-08-05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