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西征时,为何专挑利息高的银行借款?跟胡雪岩吃回扣有关

首页 > 综合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 2020-12-13

发表自话题:用手机号怎么借款

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西征,平定西北乱局。当时清政府财力有限,难以拿出庞大的西征军费,因此下令西征军的军费由各省共同筹集,但这仅仅是杯水车薪,筹集来的军费远远无法满足西征军的需要,拖欠军费是常有的事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朝统治者同意左宗棠向洋人借款,以界燃眉之急。

1867年3月,左宗棠给朝廷上奏,以胡雪岩为借款全权负责人,向上海洋商借银120万两,以充作军饷。朝廷以闽海关税、粤海关税、浙海关税、江汉关说、江海关税作抵押,同意了左宗棠的请求。这次借款的利息是每月一分三厘(13%)。


同年12月,西征军军饷再次告急,左宗棠再次上奏朝廷拟向洋商借款200万两,这次借款同样由胡雪岩办理,还是以海关关税做抵押,由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江汉关、江海关代为借款,分十个月还清。其中,汇丰银行利息是年息一分二厘(12%),德商泰来洋行利息为一分五厘(15%)。

1868年,左宗棠为了筹集西征军饷,朝廷以上海、广州、福州、宁波、汉口五处的关税作为抵押,命胡雪岩向德商泰来洋行借款一百万两。

1875年,左宗棠在西征过程中,粮饷再次短缺。因此,他又上奏朝廷请结洋款三百万两,以解燃眉之急。在胡雪岩的协商下,向怡和洋行借款一百万两,向丽如洋行借款二百万两,年息为一分零五毫(10.05%)。


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被阿古柏所占领的新疆。但去新疆路途遥远,军需粮草的转运以及士兵的军饷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面对如此庞大的军费,清政府捉襟见肘。因此,为了满足西征军费,左宗棠上奏借洋款一千万两,但这次借款因利息太高,达到了八厘之多而没有实施。

1877年,左宗棠再次上奏朝廷向洋人借款,只不过借款的数额由一千万两变成了五百万两,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请求,依旧命胡雪岩负责借款事宜,在胡雪岩的努力下,最终由汇丰银行以每月一分二零五毫(12.05%)的利息,折合年息为一分五厘(15%),给清政府借款500万两。

从1867年至1881年,左宗棠委托胡雪岩共向洋人借款1595万两。从以上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左宗棠的西征借款,无论是数额还是利息都达到了一个新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借款利息之所以高,跟胡雪岩吃回扣是分不开的。

纵观左宗棠六次西征借款,都是其委托胡雪岩办理,而胡雪岩又是一位极为精明的商人,既然是商人的话,就一定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的所作所为说白了都是以商人的思维所进行的,在他向外国银行借款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商人的本性,吃一定的回扣。

曾纪泽曾对胡雪岩借款一事提出过批评,说道:“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报一分五厘。”由此可见,在西征六次借款中,胡雪岩并未体恤国家的难处,而是以商人的本性从中牟利,将多余的利息收入了自己的腰包。

俗话说“无利不商”,胡雪岩虽然利用职权发国难财,但其在西征借款中能够从中协商,办理业务,支持了左宗棠西征的胜利,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其二,之所选择向利息高的银行借款,也是当时局势下的一种无奈之举。

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经济实力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国家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条约,使得清政府国库更加空虚,财政赤字不断加大。

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政府财政困难,无法拿出庞大的军费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只能向上海洋行借款,买军械来镇压起义。

随后,清政府国内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对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有国内的农民起义。抵抗外国侵略,镇压农民起义,都得需要大量的金钱,但当时的清政府哪有多余的金钱,所以只能向外国银行借款。

包括左宗棠的几次西征,以清政府当时的财力,根本无法单独支撑左宗棠完成六次西征。因此,为了保证西征顺利,清政府只能批准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款,纵然利息很高,但只要还在清政府承受的范围内,朝廷都会同意左宗棠的借款的。


结语

左宗棠在西征过程中,之所以专挑利息高的银行借款,一是当时局势下的一种无奈之举,二是胡雪岩从中吃回扣,使本来就很高的利息变得更高。西征利息虽然高,但左宗棠也并没有让统治者乃至世人失望,他拿着这些借来的款项,平定了西北的内乱,收复了被阿古柏占领的新疆,瓦解了英俄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钱没了可以再赚,但若是失去了领土,就不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了

标签组:[银行] [银行借款] [历史] [中国近代史] [左宗棠] [太平天国] [胡雪岩] [洋务运动] [清代

上一篇街头“寻人启事”竟藏大案,这伙人放“套路贷”被查!庭审持续12小时

下一篇好消息,专家:2021年将全面启动出借人兑现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