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网贷没有一个能借到钱的
作者 | UJ大叔
编辑 | UJ大叔
当前大部分人负债的原因只有一个:超前消费。
“ 零担保,一秒到账 ” 的广告随处可见。是我们抵不住诱惑,还是消费贷的洗脑?
以前说:有多大能耐,就花多少钱。
现在说:有多大能耐,就贷多少款。
负债主要分两个方面
1、房贷
2、消费贷
买房在本质上也算是一种 “ 超前消费 ” ,但是今天不聊房子,聊消费。
但是人均负债已超13万元,已超本身实际收入的2倍多,消费贷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那钱到底都花在哪里了?
看图:
“ 提升生活品质 ” 、 “ 基础生活用度 ” 、 “ 休闲娱乐 ” 3大类成主要消费。
自从手机支付的盛行,借贷方式的变多,有种潜意识里觉得借的钱不是我们的钱一样,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随便花。
在频繁使用 “ 消费贷 ” 的时候,只证明了一件事情:入不敷出。你消费水平提高了,但是你收入能力还是保持在原地,超支部分还是由你个人来承担,还款日就是噩梦日!
看到一大堆的账单,再看看自己的口袋。分期付款变成常事,几千上万的欠款分期之后变成零碎的小数目令人赏心悦目,但往往会忽略分期利息,你根本无法想象利率的可怕。
总有人问 “ 分期分款 ” 跟 “ 最低还款 ” 哪个更合算?
我只能说:都不合算!这就是一笔稳赔不赚的生意,不是采用某一种方式,你就能赚到。便宜只是心理反应,本质上是你都在支付额外的费用。
以杭州马的花呗、借呗为例:两个字!很贵!
分期费率是期数来决定,分期还款12期的每期费率是0.73%,1200元为例。
每月归还本金:100元
每月手续费:1200 * 0.73% = 8.76元
合计:100 + 8.76 = 108.76元
这么算下来,12期总费率是8.76%,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要注意,这是以1200元为基础的,但是不会因为归还了每期的100元本金而减少到1100元。这意味着第二个月的年化利率为:12 * 0.73% * 1200 / 1100 = 9.56%。
以此类推,当你还到第十二个月的时候年化收益利率为:105.12%。
也就说,我们只有第一期是享受了年化8.76%的利率。后面每增加一期,实际的年化利率就随之增加,算起来是16.17%,差不多达到12期总费率的2倍。
你要知道,银行一年贷款的才4.35%,花呗的实际利率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低,不止是杭州马、刘白条,大部分的分期还款产品都是一样。
你想象一下,这单单只是一笔1200的小账单,当你长年累月采用分期的时候,那叠加起来的金额是相当大的。
两种 “ 呗 ” 通常在我们认知只是借钱的,赚得就是借款人的利息钱。那你就太小看资本的操作了。
举个例子:
每个人借1万块钱,10万个人就有10亿,他盯着得并不只是这些利息。
注意!当把这10亿借出去之后,他就拥有了10亿的债权,这些债权可以当做蚂蚁的资产,然后发行一些证券,通过证券卖给投资者。
就算到时候有人出现借钱还不上的情况,那就相当于蚂蚁已经把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
而且这些证券变相成为“理财”,风险各有不同,简单认为的可以分为:高、中、低三档。
如果现在由3个人分别购买三种等级的证券
A购买的风险为50%
B购买的风险为25%
C购买的风险为10%
三个人购买的总金额为100亿,如果借款人按时还款,他们分别也会得到相对应的利息收入。但是如果只有一部分还钱,一部分无力偿还。收回来的借款就优先给风险最低的C。依次排序。
其次就是征信问题、还有个人额度问题。
站在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想想,“ 消费贷 ” 真是影响我们的根源吗?
个人非常认同 “ 汨罗江上一叶舟 ” 说的一句话:
年轻人负债的背后不是资本太狠,而是认识层次太低。
“ 没钱不找爹妈,找比亲爹亲妈还亲的花呗、借呗,找京东白条 ” ,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正在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观。
第一章节《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就提到的数据,其实说到底都是个人意愿。自控能力不足,在明知自身经济条件不充裕的情况下还要超前消费。
我可以说这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的表现。并不是反对去拥有,去追求。而是能实际掌握的情况下去实现自己想要的。
更有人发明了一种 “ 花呗、借呗互还理论 ” 。如果这个人能把研究 “ 花呗、借呗互还理论 ” 的心思,放到其他地方,我相信他很早就可以不用消费贷产品了。就像先前提到的,有人问 “ 分期还款 ” 跟 “ 最低还款 ” 哪个更合算?也是同样的问题。
想想存在即合理,肯定是有需求的人才有出现被需求的服务,现在负债的现象太广泛了。
还是想说难听的话: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攘瓷器活。一个月5000,为什么一定要消费5万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不定时渣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引报。
在生活经历困难的时候,不是去考虑提升个人以及寻找最根本的原因,而是接受 “ 消费贷 ” 这种立竿见影而无效的方式。
图一时快感、一时轻松带来的后果是毁灭性的。也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你买不起的继续贷,还不起就以贷还贷。
有一种 “ 穷 ” 叫 “ 精致穷 ” ,这才是真的穷!不改变现状,只会把问题留给下一代,一代又一贷,大家接着贷。
你对 “ 超前消费的负债现象 ” 怎么看?
我是@UJ大叔,看过点赞,腰缠万贯。
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标签组:[消费贷]
2020-12-26
2020-07-30
2020-07-29
2020-07-29
2020-07-29
2020-07-29
2020-07-29
2020-07-29
2020-07-29
央行紧急调查联合消费贷!重点上报与“借呗”、“花呗”合作详情
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