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学生网上借钱
文 | 恶魔
哈喽大家好,今天是只想躺尸的恶魔呀。
最近被一个“骗钱”的新闻刺激到了。
“我非常信任这位最优秀的学生,可她让我背上了18万元的债务”。
说这句话的是山东临沂63岁的退休教师李中随。
2017年6月十多年未联系的学生禹某珍宜兴贷信贷公司的业务员来到李中随家中。
李中随以为,禹某珍跟其他学生一样是来拜访恩师的,他非常开心,因为禹某珍是他的第一届学生,也是同届中最好的学生。
但是寒暄过后,禹某珍突然提出帮忙还信贷的请求。
“老师,我真的遇到困难了,儿子在国外学飞行实在交不起学费,求您帮帮我。”
“老师,信贷的业务员也来了,我们跟您保证,一个月内就把您的信息更换成我的,不会给您造成任何损失。”
就这样的博同情和保证,禹某珍做了好多次,说得真诚,眼眶泛泪。
出于信任,李中随为禹担保贷款了14万元。
10月,禹某珍再次来到老师家中,称孩子马上就要成为飞行班班长了,却一笔钱培训,李中随作为老师,心里有一股莫名的责任感,就是让后代变得更优秀。
这一次,李中随领着她到了自己的好友李德富家中,以自己为担保,为禹向李德富借了4万元。
此后,禹某珍夫妇还分两次向李德富共借了2.3万元。
他以为,自己早就不是信贷承担人了。
直到银行打电话来催还款。
李中随开始联系禹某珍,起初对方答应还款,但随后便把李中随拉黑了,电话也不接。
李中随找到当初的业务员追问情况,同样被拉黑。
借贷公司和李德富将禹某珍及李中随告上法庭。
法院判决下来后,李中随的工资卡被冻结,迫于压力,只能自行支付其为禹某珍担保借贷的债务。
无奈之下,已经退休的李中随只好四处打工挣钱。
但由于年龄太大,到哪儿都没人要,只能干一些零工体力活。
最初,他去到了北京通州地区,从事货物装卸。过了半个月,管理方告知李中随,“你年龄太大了,万一出了什么事,我们担不起这个责任”。
回家后,李中随又去了临沂物流城装卸货物。“那边天气太热又下雨,装卸的车辆都很高,全是人工的,就把人家的货物给弄散了”,李中随称,一个星期后自己就被解雇了。
之后李中随去了费县县城,给大学校园里送货,一天70块钱。
李中随去了山东威海垒石坝。在威海,李中随经历了一件至今耿耿于怀的事情,自己曾向一位多年的老同学借了一万块钱用于还贷,没等到钱还清,老同学已经离世了。
到了8月底,为了多挣点钱,李中随去了内蒙古捡土豆。“想挣钱啊,一天能拿两百块钱,还包吃住”,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内蒙古地区早晚温差大,并且每天从下午四点到凌晨四点,在一望无际的上千亩地里拾土豆,“干了半个月把腿脚累坏了,没挣到钱还赔钱回来”
李中随并不打算控告这位学生,而是随捡起最后的善良,选择相信她有苦衷。
可是这样的善良,真的对么?
李中随的事情真的让人心疼,但透过问题,我们该看到的,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善良不被利用。
罗素说: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但是善良不该只存在于道德层次,真正的善应该是在可控的认知领域内进行选择,而不是一味帮助别人。
善良的原则是了解与拒绝
同样是关于借钱,我有一个朋友的处理方式堪称模版。
邵明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有一个经常联系的同学,说自己创业需要资金,想借点钱来启动项目。
因为说很诚恳,甚至连项目报告邵明都看到了,本想着借他点,但是冷静下来后后,邵明就找了共同的好友,婉转的问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同学借了很多人钱,都是同样的借口“创业”‘但事实上根本没这回事。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邵明直接拒绝,甚至都没有找别的借口搪塞,而是直接说:
“你的事情我听别人说了,我不能借给你钱,抱歉。”
说完这些邵明直接拉黑删好友。
邵明的做事原则是救急不救穷,救贫不救人。
一个人的品行好不好能直接决定这个人值不值得帮助。
越善良的人越要学会了解帮助对象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善良没错,但很多时候却容易被恩将仇报。
2002年,小有名气的孙俪在新闻上看到了贫困学生向海清的报道,出于心疼和善良,孙俪决定资助他上学。
向海清经历了两次高考后,考取上海水产大学,入学的以后才知道这么多年来一直资助自己的是孙俪。
孙俪在向海清步入大学后依然选择支付生活费,但是向海清开始暴露自己贪婪的本性。
他开始谈恋爱、打游戏、换手机、购物等,把孙俪当成了肆意挥霍的摇钱树,不间断地伸手要钱。
孙俪看到了他不断膨胀的欲望,决定让他自力更生,停止了资助。
但是海清却认为这些钱对大明星来说就是九牛一毛。
接受不了孙俪断资,向海清开始在网上大肆宣扬曝光孙俪,说她做假慈善。
一时间,孙俪被口诛笔伐,站在了风口浪尖,如果不是有人澄清,“假慈善”事件会让孙俪的前途大打折扣。
这就像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帮助了人品有问题的人,如果做不到了解情况后及时止损,就会让自己处于漩涡无法抽身。
《教父》中曾说: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所以善良要分清对象,不然过了头毫无原则只会让一个坏人犯更多的错,也会让一个好人越来越心寒。
善良的智慧是权衡利弊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善良的?”
又一个匿名网友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三年前,我在网上资助了一个山区的孩子,这个孩子的简介是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奶奶没有劳动力,这个孩子只能一边上学一边种红薯,卖很少的钱,赚口粮。
下面附上了一个慈善组织的联系方式。
通过电话联系,确定了我可以资助这个男孩,每个月给中间人转账800元。
一年后的一个假期,我心血来潮自己打车了去了那个孩子家。
眼前的一切让我惊讶。
这个孩子早就不上学了,找了个小作坊打工挣钱。
很不理解,所以问了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情况。
一番调查才明白,这个慈善组织是假冒的,我的钱根本没给到这个孩子。
而当初的联系人也跑路了。
这种被骗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从那时起,除了红十字会和正经的慈善机构,我再也没有信过其他的平台。
甚至当看到朋友圈转发的捐款链接我都没有点进去过。
这是选择不善良么?其实也不是,只不过是善良的背后学会了权衡利弊。
你要学会分辨,不是要不要善良,而是选择善良后会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接到了同班男生晚上打来的电话,说自己喝多了能不能来接他一下,女孩挂掉电话后选择了在班级群求助,让其他男生去接,自己并没有出门。
男生被接回来后质问女孩为什么不自己去,女孩说:“我并不是针对你,也不是不想帮你,而是晚上了,我害怕自己遇到危险,如果你替我考虑过,就不回来质问我。”
在这条故事下,没有一个人说女孩不善良,反而是夸女孩很棒,选择了帮助,也避开了可能会发生的伤害。
权衡利弊选择善良最重要的目的是保全自己。
事实上,聪明是天性,善良则是一种选择。
卢梭说: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恶,使我们喜善憎恶。良心尽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
人生在世,善恶好坏全在一念之间,,最重要的,是保存善良,但不要让盲目颠倒善恶。
更不要让“无知”的善良,在不自知中作恶。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
福建有刑满释放人员拉拢未成年在校学生参与涉黑犯罪,学生被及时规劝返校
2021-02-18
款姐:为人担保,陷阱不少:63岁教师为学生担保贷款18万后被拉黑!_风险
2021-02-11
2021-02-06
2021-01-23
替学生担保借贷后被拉黑,费县退休老教师靠做苦力还清18万_李中
2021-01-02
2021-01-01
不法分子盯上苏州暑假学生“克隆”QQ账户“借”100元话费后拉黑
2020-12-03
学生找老师帮贷18万后竟拉黑失联!老师:希望学生不是有意骗我……_李中
2020-10-23
女儿又欠20万,夫妻千里寻女却被拉黑,路边坐了一夜,饭都没吃
2020-09-24
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