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拼多多“无证经营支付业务”也许就是下个“e租宝”

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2021-01-27

发表自话题:拼多多金融贷款

凤三嫂

近期,一份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举报答复意见书”在网络曝光。意见书指出,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涉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而所谓寻梦公司正是近几年突然爆火的电商平台“拼多多”。

拼多多这么大的电商平台竟然涉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无疑会令人吃惊。而更令人吃惊的是,早在一年多前,央行上海分行就已经指出拼多多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并责令整改。是什么让拼多多整改一年多,至今仍然“无证经营”,原因不得而知。

拼多多“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曝光,属于近年来一系列 “灰色金融”的最新案例。什么是灰色金融?是指这些业务处于合法和违法的边缘,他们有的已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许可证,但在一些手段和做法上却违法违规;有的未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看起来也似乎并非在从事金融业务,但业务的实质却属于金融业务。

灰色金融原本主要出现在民间借贷、民间集资等领域,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灰色金融不断以新的形式登堂入室,在网络借贷、网络理财、网络支付中,灰色金融的情况尤为突出。一不小心,你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存款就会消失无踪。

灰色金融常常引发大规模的“爆雷”和“跑路”事件,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但却屡禁不止。这是因为,一方面,灰色金融披上创新、科技的外衣,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普通民众很难识别;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对于新业态都有一个适应期和观察期,既害怕“一放就乱”,也担心“一管就死”,处于投鼠忌器的两难境地。

水至清则无鱼,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来说,也许不能因为你“无证经营”,就让一家大企业立即关停。但是,作为个体,每个人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不能不对灰色金融保持高度的警惕。一家公司的跑路,对国家来说,损失不过是亿万分之一,对个人来说,损失很可能就是百分之百。

那么,有哪些灰色金融,最值得我们警惕呢?从以下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e租宝

说到灰色金融,不能不提及P2P,而“e租宝”正是P2P爆雷的鼻祖。资料显示,e租宝2014年7月上线,到2015年底被警方查封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非法集资700多亿元,受影响的投资人多达90万人。

e租宝短时间内就非法集资700多亿,并没有什么秘诀,他的法宝只有一个——超高利息。e租宝上线的几个理财产品,年化利率高达9%-12%,而同期银行存款以及货币基金的年化利率只有不到3%。也就是说,e租宝给出的利率达到了银行利率的3-4倍以上。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警示,“超出6%的收益,就是有风险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一语成谶,90多万投资者损失了全部本金,平均每个人的损失超过8万元。

近几年,P2P金融仍在继续发展,爆雷事件也层出不穷。最新的案例是上海麦子资产,12月3日,上海警方发布通报,“经查,‘麦子资产’在未取得国家相关金融资质许可的情况下,通过‘麦子金服财富’‘财神爷爷’等线上理财平台,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目前,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又是一个“无证经营”的案例。

识别P2P骗局,最基本的就是看是否“无证经营”,是否“超高利息”。

OFO小黄车

如果说P2P损失的都是大钱,那么损失小钱的灰色金融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就是——押金。

这几年,“共享经济”成为热词,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都曾经热火朝天,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滋生了新的烦恼——退不回的押金。

OFO小黄车是其中最大的案例。2018年12月,小黄车押金事件爆发,短短几天内,在小黄车App上排队退押金的用户,就超过1000万。保守估计,未退回的押金,达十数亿之巨。由于线上退款无望,在北京小黄车总部排队退押金的用户排起了长龙。可以想见,寒风凛冽仍然赶来排队的人们,是有多绝望。

小黄车案例给我们启示在于,押金作为一种信用担保金,属于用户的财产,不属于小黄车公司所有,小黄车公司无权挪作生产经营使用。但是,由于押金没有在第三方金融机构托管,而是直接存放在小黄车公司的账户上,导致小黄车经营失败时,押金无法退回,造成了用户的损失。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几千元的共享汽车押金,上万元的健身房充值卡,他们要么特别难退,要么就干脆跑路消失。这些,看起来似乎都不是金融业务,但都具有金融业务的实质,都属于灰色金融。

有些企业,甚至干脆将此作为一种业务模式,靠收押金、办充值卡来获取庞大的启动资金,快速扩张,赌上一把。成了,业务规模扩大,赚得盆满钵满;败了,自己毫发无损,消费者血本无归。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如果不是实时的钱货两清,就需要谨慎提防。

拼多多

拼多多一再被投诉的“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可能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拼多多没有支付业务许可证,对其庞大的业务流水和资金收付来说,由于没有牌照,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其次,消费者购物支付的钱款,并不是直接转到卖家账户上,而是首先到了作为平台的拼多多账户上,在经历一定的流程后,再结算给卖家。这中间有一个账期,这个账期会让拼多多账户上长期存有大额的非自有资金,一定意义上类似于银行存款。

第三,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做生意,平台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以便在出现消费投诉或者其他问题时,用于处罚和赔付。这听起来是不是与我们前面说的押金、充值卡非常类似。没错,如果你只是开个理发店、健身房,当然不需要去申请一个支付业务许可证,但如果你是一个大平台,却没有相关的金融牌照,庞大的资金没有监管,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都有相应的支付业务牌照,并因此被纳入严格的金融监管流程之中。

有一种观点认为,拼多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实力雄厚,即使从事了无证的灰色金融业务,只要不跑路,就不是什么大事,大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是,一家企业拿不到证,总是有点什么问题,而且我们并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庞大的乐视帝国是怎么跑路的?

与P2P给予“超高利息”类似,拼多多给予“超低价格”。动辄打出“百亿补贴”,钱从何来?如果羊毛不出在羊身上,会出在什么身上?会不会有一天商家的货款,在账期结束后仍然未能转到自己账上?会不会有一天消费者付完钱,却无法按时收到货。

对社会大众而言,“超低价格”与“超高利息”都同样值得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掉的只可能是“假货”。

乐视曾经也是玩补贴的高手,乐视手机、电视甚至一度不收钱白送。有人说,乐视的业务模式其实就是一种庞氏骗局,靠着高额补贴快速扩张,然后从金融市场和上下游合作伙伴拿钱弥补亏损,拆东墙补西墙。

拼多多也持续亏损多年,仅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就亏损23亿元,是去年同期亏损10亿元的两倍多。一家持续高额亏损的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很大,任何流经该企业的钱款,都是非常大的诱惑。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拼多多就会跑路,而是说存在潜在的风险,希望拼多多能够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尽快整改,尽快摘掉“无证经营”的帽子。让消费者放心,让商家放心。

11月28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支付业务属于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接受监管。”他进一步透露,接下来要从严、从重打击无证机构。“无证经营是影响支付产业健康发展的顽疾,我们要把严厉打击无证机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严监管常态化的一项工作,作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的靶向狠下工夫。”

这是拼多多事发后,央行高层的最新表态。我们希望,监管部门能够严格监管,让我们的钱包更安全。但归根结底,自己的钱包靠自己看管,我们必须对灰色金融保持高度警惕。

“谁都觉得自己会占便宜,谁都不认为自己会是最后一棒”,而实际上,我们经常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警惕灰色金融,警惕“超高利息”和“超低价格”陷阱,这是一个韭菜的自我修养。

标签组:[金融] [e租宝

上一篇五招之内,我来教爱奇艺扭亏为盈

下一篇互金晚报:部分p2p可转型助贷,拼多多“优惠券”案件新进展_机构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