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给学生打钱?“隐形资助”是大学应有的人文情怀

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2020-08-02

发表自话题:怎样寻求有钱人资助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偷偷给学生打钱”的消息引发关注。昨天,记者从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到,这项隐形资助其实是从上学期便开始开展,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精准给困难学生进行帮扶。而在这一学期,学校工作人员也会根据上半年的相关数据,来决定新学期资助的发放对象。记者发现,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均在开展隐形资助项目,并通过不断优化做到精准资助。(《北京青年报》9月25日)

资料图

“隐形资助”,就是不通过大张旗鼓的评选方式来确定资助对象,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再结合学生平时的消费水平和家庭状况确定救助对象而实施的一项救助行动。据悉,隐形资助的模式最早源自中国科技大学“生活资助计划”项目。该项目从2003年开始筹建、2004年正式运作,最初是结合校园卡消费数据统计分析与院系辅导员沟通交流的方式来了解掌握实情,每月对经济困难的本科生给予专项资助。

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救助一直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有些高校在贫困生的认定上似乎有些剑走偏锋,比如有的学校开展什么“演讲比穷”,众目睽睽之下学生将隐私公之于众,严重伤害了这些贫困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对此,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学生资助要“采用隐形的方式,避免大张旗鼓地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

“隐形资助”理当成为所有大学的选择。由于世俗的影响,家庭贫穷者往往被一些人看轻,这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一所大学,更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学生有尊严地去学习和生活,而不是将家庭困难“悉数抖出”,让学生陷入尴尬与无奈,甚至是无助之中。

救助贫困生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通过“隐性资助”的方式往贫困生饭卡里“偷偷打钱”,别小看这样一个“小动作”,反映的却是学校以人为本的大情怀,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真正关爱。

当然,“隐形资助”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管理部门必须防止和避免有人从中作弊,毕竟“隐形资助”不但关乎贫困生本人,也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一旦出现偏差,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标签组:[大学] [贫困生

上一篇如何看待阿里女合伙人给村里0-3岁幼儿做早教,用这些钱去资助大孩子读书不是更好?

下一篇亿万富翁资助永生实验,将人的意识存入电脑第一个永生人将出现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