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对中国经济伤害到底有多大?(一)

首页 > 财经 > P2P理财 > 正文 2021-01-31

发表自话题:合法的网贷平台有哪些

来源:莫开伟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说起P2P网贷,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经过十多年发展,对P2P网贷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民众对P2P网贷恨之入骨,也有些民众觉得P2P的产生与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作用。无论如何,目前所有的认知都还处于一种片面的、零碎的、表面的状态,对于P2P网贷对中国经济的整体伤害程度到底有多深、伤害范围到底有多大,目前仍缺乏一个系统、全面而又深刻的思考,使得我国政府对P2P网贷平台的处置方向、态度依然处于摇摆不定和犹豫不决状态,P2P网贷未来到底何处去,仍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一道现实难题。

1

P2P网贷的前世今生,在娘胎里就是个怪胎

说到P2P网贷,不少人肯定会想起,P2P平台在中国到底是如何孕育成功?这一直是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也可以说至今仍然是一个梦幻之谜。

而要说清P2P的前世,还真得了解一下全球P2P发展现状及中国P2P平台的生存环境。从全球金融市场看,率先创造这东西的是英国4位年轻人于2005年3月创办的全球第一家P2P平台在伦敦上线运营,但营业额度不大。由于现在科技信息的传递快捷,2007年中国亦开始有一个科技信息公司涉足P2P平台,但最初几年里,国内P2P平台凤毛麟角,很少有创业人士参与,直到2010年,网贷平台因为其方便、快捷、易带来大量融资方便的特征,引发了国内很多投资者的浓厚兴趣,使得一大批科技信息公司在逐利资本的推动下,创办了一批P2P网贷平台;到了2012年,我国P2P网贷进入了爆发增长期。

而当P2P平台进入爆发增长期,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并未介入其监管,也没有对P2P网贷这一金融创新业务引起足够重视,也就根本没有着手相应的监管制度建设,使得P2P网贷从一诞生、到蓬勃发展始终游离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地带,也处于金融监管法治的真空地带,如此使得P2P网贷平台也处于一种野蛮无序的生长状态,这使得中国网贷普及率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网贷交易额全球最高,据天眼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到高峰时的2018年3月全国P2P网贷平台高达6067家,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显而易见,P2P平台完全是在政府监管机构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在资本逐利动机驱使下自发产生的结果,这正如我们现实生活中,一对青年男女在没有取得国家婚姻机构颁发的结婚证情况下,同居形成了事实婚姻而怀孕的结果,至始至终都是没有合法手续的。因而,P2P平台其实就是一个不合法状态下诞生的怪胎。

2

P2P网贷面世就是一个嗜血的魔鬼,令人可怕。

中国P2P网贷从2007年至今不过短短10余年时间,但其发展速度令人惊讶,是全球拥有P2P平台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但也是暴露P2P网贷问题最多的国家。

P2P问题平台多。据网贷之家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9年5月报》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P2P网贷平台总数高达6617家,而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914家,问题平台包括自动清盘、关闭跑路等高达84.93%。

形成资金损失大。2016年之前,由于对整个P2P行业缺乏监管,滋生了大量非法经营的问题平台。而稍后随着监管政策出台,政策收紧,问题平台资金链断裂严重,P2P网贷行业频频爆雷,大批投资人血本无归。2018年出现网贷平台集中爆雷,大量平台跑路、倒闭,2019年国家对大量平台进行了清退。如2018年6月19日至26日,全国42家P2P平台出现问题,曾经的四大“高返利”网贷平台——雅堂金融、钱宝网、联璧金融、唐小僧已全部“爆雷”。进入7月,情况持续恶化,银票网、零钱罐、投之家、发财猪等平台均被立案调查。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24日,2中国P2P网贷停业及问题平台超过850家,整体涉案金额超过8000亿元,波及用户规模超过1500万人。

借贷利息高。P2P网贷平台出借利息非常之高,除了正常的利息之外,通常还要收取砍头息、中介费、滞纳金、手续费等费用,不少借款年化利息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有的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几百,变成了吞噬借贷者血汗钱的一架暴利机器,不少借贷者因此而倾家荡产,甚至被逼上了人生的绝路。比如近几年涌现的校园贷、现金贷、套路贷等完全成了一只只敲骨吸髓的吃人“恶虎”,其贪婪性暴露无遗。今年央视3.15曝光的“714高炮”主要指那些期限为7天或者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这些平台多以砍头息、滞纳金、手续费等形式,先扣取借款本金的20%~30%,在超过还款期限后,借款人还要在归还本金的基础上,赔付逾期罚金。这些平台主要包括快易借、速贷宝、小肥羊、天天花、机有米以及信贷导航、融360等贷款超市。还有曾经被新华社“新华视点”披露的套路贷更让人感到震惊,2016年8月初,在杭州做服装生意的郑女士因急需用钱,经中介介绍,向一“寄卖行”老板借款3万元,之后不断“被违约”,被迫反复借新债还旧债,一年后郑女士3万元借款竟“滚”成了800万元。郑女士被搞得倾家荡产。

诱发社会案件多。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在网络上借贷,从此利滚利便有还不清的债务,不少人被逼上自杀不归之路;而且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从此也引发了大量的纠纷,一些P2P网贷平台靠涉黑手段催收欠款,诱发了大量影响社会稳定的暴力涉黑催收案件。P2P网贷平台面世之后,引发的金融嗜血案件可谓数不胜数。如校园贷诱发的大量“裸贷案”以及学生自杀案件,给学生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不法网贷平台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比如四川西昌市某大学23岁的张某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2018年春节,她陷入一种新型的“套路贷”陷阱,从一笔到手2300元的贷款开始,短短两个月时间,她就被逼还10万元,陷入了一个无尽的债务深渊。网贷平台对一些还不了债务的大学生,还声称可以“肉偿”即可以用陪睡的方式偿还欠款,这样的事件在全国各省都有发生,更让人觉得P2P网贷的卑鄙和可恨。据网贷之家披露,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中院及辖区法院共受理P2P网络借贷纠纷案件近3万件。而就全国而言,虽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估计这些年来因P2P网贷诱发的各类经济纠纷与社会刑事案,累计至少不下百万件。

3

政府对P2P的态度与处置政策,仍处摇摆不定状态

P2P网贷从诞生之日起即游离于合法与非法边缘,随着P2P网贷爆发式增长,滋生的问题也着实令全社会坐立不安,高利贷、涉黑催收、引发大量刑事案件等等,将P2P平台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争论与声讨,绝大部分民众对P2P网贷持极力反对态度,不少人甚至对P2P平台大张挞伐,各种声讨浪潮一流高过一浪。总之,P2P网贷越发展,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受到社会的诟病也越多,尤其是一些抱着圈钱目的的P2P平台不断关门跑路让社会大众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以及对社会金融秩序稳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各级政府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意欲将规范其行为,引向健康发展轨道。

从2015年7月起至今,政府及行业管理机构发布了系列规章制度,加上地方政府出台的管理规范,不下百余条。比如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2月银监会等四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拉开了P2P网贷监管序幕。尤其《暂行办法》意在将P2P平台定位为资金信息中介组织,不能直接从事资金借贷业务,只能从事出借人与借贷人的资金撮合业务,不得建立资金池,资金应委托商业银行存管,隔离自有资金与撮合资金混用导致相互传染的风险。

尽管如此,由于这些制度只是行业规章,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P2P平台的各种风险依然没有控制住,不少P2P平台资金存管只是一个表面形式,很多P2P平台仍然设有资金池。对此,中国互金协会发布P2P存管业务规范和资金存管系统规范,剑指“存而不管”,银监会发布网络小贷专项整治方案,网贷整治办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对P2P平台进行了清理整顿,原本打算经过清理整顿将剩下的具有完善风险内控机制、经营实力雄厚等具有良好资质的P2P网贷平台进行收编,将其发放金融经营牌照,由游击部门部队变成正规的金融机构;但时至今日由于大量的机构通过清理整顿之后,仍达不到验收合格的标准,目前仍处于徘徊状态,到底走向何方,仍然让人捉摸不透。

由于一直没有结果,通过清理整顿剩下的P2P网贷平台又有不少发生了暴雷事件,比如据网贷之家披露,2019年1至9月全国暴雷网贷平台多达152家,其中最严重的为团贷网、点牛科技、易港金融、芒果金融、鑫合汇、今金贷等。在此情景之下,为彻底防范P2P网贷风险,一些省(市、区)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无风险退出”,全国先后有辽宁、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山东等七省市下发了退出指引,湖南省于10月16日宣布取缔辖内行政核查的24家网贷机构P2P业务,以及未纳入行政核查的也一并取缔其在湖南省的P2P业务。

此外,为管好校园贷、现金贷,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政策规定,比如2016年11月银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2017年12月银监会首度定义“现金贷”,敲定整治七大原则;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疯狂现金贷终上“紧箍咒”,综合借款费率不能超过36%红线划定。虽然现在现金贷和校园贷偃旗息鼓,但可以肯定地说依然没有连根拔除,在一定条件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刊发于新华社瞭望智库

标签组:[金融] [p2p理财] [p2p网贷] [p2p金融] [p2p网络借贷平台] [p2p] [现金贷] [p2p信贷] [校园贷] [p2p系统

上一篇有钱骗你存款,没钱坑你网贷!警惕电信诈骗最新套路

下一篇2020年合规网贷(银行通过网贷平台放贷合法合规吗?)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