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1000元必下小贷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 通讯员赵海鹰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统称“甘肃农信”)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金融扶贫排头兵的战略定位,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各级监管部门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以抓普惠、抓信贷、抓帮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为甘肃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支持、践行社会责任、贡献农信力量。
甘肃农信各基层行社在省联社的引领下,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认真当好金融扶贫排头兵,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人缘、地缘、金融资源优势,用信贷资源开路、以为民情怀铺路,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农村、牧区脱贫攻坚工作,谱写了一曲曲“大信为农 相合共生”的华美乐章。
“兴陇合作贷” 源头活水来
“兴陇合作贷”是甘肃农信立足甘肃脱贫攻坚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而研发的专属信贷产品。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需求,支持全省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壮大,带动扶持“五小”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截至6月末,全省农合机构“兴陇合作贷”累计授信5955户、授信额118.99亿元,已投放2077笔、金额31.88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1688户28.42亿元、573笔8.19亿元。
敦煌农商银行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经济的宗旨,全力做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和信贷资金的安全,通过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下调贷款利率,充分发挥政策性贷款惠民功效,让广大客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和实惠。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51户、金额241.5万元;累计发放特色产业贷款7户、金额8365万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古阳关脚下,记者却与施泽强一见如故。由其掌舵的敦煌市金博特种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两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和两个中心,年产鲟鱼20万斤,鲟鱼苗种260多万尾,虹鳟鱼4万斤,金鳟鱼2万斤,年销售额达800多万元。施泽强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从1998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创业至今,敦煌农商银行由3万、5万、20万到50万,直至现在授信300万,累计贷款1572万元,我从小作坊发展到固定资产2000万元的高新企业、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每一步都离不开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目前,公司生产的鱼苗销往新疆、青海、兰州、张掖、金昌等地,年销售收入800万元。我非常感谢敦煌农商银行的信任,感谢他们对我长期不懈的资金支持。”
瓜州农民陈文军讲述2018年从临潭县扶贫搬迁过来之后,依靠瓜州农商银行信贷支持发展温棚蔬菜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在瓜州县广至回族自治乡,记者见到了从甘南州临潭县移民过来的王云孝,一个其貌不扬、朴实无华的农民,将自己创业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们这个村是2008年从陇西、东乡、临潭三个县、七个乡镇移民900多户、近10000人所组成的,当时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不少人知难而退返回了原籍。我发现这里地广人稀、光照充足,适合种植瓜果、枸杞、茴香,2009年我就东拼西凑借钱建起了50座温棚,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2015年与瓜州农商银行合作,开始贷款50万元,现在他们给我的授信已经到了300万元,我可以随贷随还,特别方便。2015年成立的广鑫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股东7个,带动农户300多户,2016年是县级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晋升为市级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晋升为省级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我们要申报国家级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
名扬天下的瓜州枸杞熟了。瓜州县世纪红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采摘枸杞。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瓜州农商银行信贷支持的瓜州昊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高新企业,是省、市、县确定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龙头企业、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公司与农户签订有机枸杞2000亩的订单,以每公斤8元统一收购鲜果,直至枸杞采摘结束,预计总收购费用1600万元。公司还与农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带动农户增收,助推产业扶贫,惠及贫困户650户,年分红73.2万元。公司还吸纳省内100余名大学生实习就业,累计雇佣当地上万名劳动力在车间、基地务工,其中贫困户51名,有效带动当地就业。
若非抬头见祁连,错把高台当江南。如果说穿境而过的黑河哺育了高台广袤的土地,那么,高台农商银行就是一支强心剂,让高台的戈壁农业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一发不可收拾。高台农商银行依托“兴陇合作贷”特色信贷产品,全力支持县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主力军的作用。
县域内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7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42家、市级示范社90家、县级示范社122家。目前,高台农商银行已评级授信139户,授信额31444万元;发放贷款25户,金额5060万元;预计年内农民专业合作社评级授信可达到160户,授信额达到36000万元,发放“兴陇合作贷”8000万元。
高台农商银行在得知高台县新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扩大养殖规模意向,但苦于资金短缺,无力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又苦于无担保、无抵押等情况后,为该专业合作社评级授信、发放“兴陇合作贷”280万元,通过信贷支持,使其经营规模、经营效益较上年度翻了一番。目前,该合作社存栏母牛700余头,预计2020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实现利润300余万元。
“兴陇合作贷”不仅助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了“五小”产业发展,而且达到了支持贫困户持续发展,稳定脱贫效果。
高台县康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入社社员81人,全部为新坝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社员通过折股量化资金每人入股1万元。2019年高台农商银行为该合作社发放“兴陇合作贷”150万元,主要用于种植马铃薯、洋葱及甜叶菊,该合作社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87.5万元,为8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900元,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务工问题,又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甘肃共裕生态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垦1.2万亩戈壁荒漠,种植苜蓿、土豆、洋葱、甜叶菊等。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甘肃共裕生态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种植、养殖、有机肥生产为一体,实现了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合作社2017年实现收入415.35万元,2018年实现收入645.02万元,2019年实现收入641万元。
2020年高台农商银行向该合作社授信6000万元,实际发放“兴陇合作贷”600万元,支持合作社种植苜蓿3000亩,种植马铃薯3850亩,种植燕麦、大麦500亩,存栏牛800余头,存栏羊500只,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300万元,在农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下,该合作社及企业生产规模及经营效益逐年提升。
高台农商银行在对高台县新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企业有扩大养殖规模意向,但由于资金短缺,无力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又苦于无担保、无抵押的情况后,积极向该合作社推荐了“兴陇合作贷”信贷产品,为其提供评级授信,为合作社发放“兴陇合作贷”300万元,并以合作社厂房、农机设备等动产做抵押,发放季节性收购资金贷款660万元,帮助合作社建成2个3000亩的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带领周边138户农民发展紫花苜蓿、燕麦草种植产业,现该合作社产品远销西藏、新疆、内蒙等十几个省份。2019年合作社销售额达2400万元,实现净利润360万元。
肃南联社信贷支持的亚什拉牛羊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马、牛、羊“三军”集结完毕。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记者一行辗转肃南,朝气蓬勃的理事长贾国斌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肃南县联社在乡村振兴、产业富民、脱贫攻坚及农牧民产业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0年肃南县联社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抢抓“兴陇合作贷”信贷业务开展的新机遇,累计投放“兴陇合作贷”49笔,贷款余额6830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在肃南县大河乡松木滩村,记者见到了亚什拉牛羊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全有峰,中等身材、黝黑脸庞、略显腼腆、不善言谈,可是,他却是久负盛名的马、牛、羊“三军总司令”,拥有马匹23匹,牛380头,羊300多只。年出栏牛100头左右、羊100多只。肃南联社给他发放“兴陇合作贷”150万元,累计贷款400多万元,为其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同样是“兴陇合作贷”支持的,肃南裕腾牦牛细毛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信用社的关系可以说亲如兄弟,从10年前的贷款20万元,到如今贷款180万元,合作社的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农信社的信贷支持。合作社目前牛存栏270头,羊存栏994只,资产近50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到180万元。
在碧空如洗、绿草茵茵、花团锦簇、经幡高悬的草原羚城—甘南合作市,我们见到了合作市联社理事长王强,据他介绍,按照省、市两级党委、政府要求,合作市联社在整体推进金融扶贫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活动,立足地域特点、文化特点,按照农村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着力开展面向农牧民的普惠金融宣传活动,精准施策,精准营销,信贷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牛羊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其中,合作市田源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联社金融支持企业发展中案例较为典型。
合作市田源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当地10余名贫困户集资成立的一家以牲畜养殖与销售,农产品、饲料种植、加工、机械整地、种耕、收获、植保等综合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因扩大养殖规模,修缮牛羊圈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因没有合适的资产做抵押担保,导致该合作社融资困难,严重影响到农户收入。合作市联社了解到该专业合作社资金困难后,以“百行进万企”活动为契机,积极对接中小微企业,通过实地调研,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后,及时与政府、金控公司等沟通协调,于2019年12月31日为该企业发放“兴陇合作贷”20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走上了正常经营的路子。
合作市鑫羚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合作市联社发放“兴陇合作贷”930万元扶持的甘南州龙头企业,带动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值30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西藏。
肃南联社信贷支持的肃南裕腾源牦牛细毛羊农民专业合作社580只羊、270头牛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富民产业贷” 勾画新未来
富民产业贷是甘肃农信针对符合县域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具备一定经营规模、对农民增收脱贫有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设计的专属信贷产品。具有准入门槛低、担保方式多、调查审批快、利率定价低、贷款期限长等特点。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期限一年以内(含一年)的贷款,可采用按月结息,到期归还本金的方式,期限一年以上的贷款执行分期还款方式,有效解绝“期限不匹配”问题。采取“政府+银行企业+担保”的合作模式。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截至6月末,全省农合机构累计发放“富民产业贷”3677笔、金额196.88亿元,当年新增623笔、金额31.59亿元,2960笔贷款余额达156.14亿元。
敦煌金博渔业公司总经理施泽强喜滋滋地察看金鳟鱼的长势。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敦煌农商银行展根据省联社及地方政府关于支持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等相关政策要求,积极与敦煌市政府、省金控担保公司、省农业贷款担保公司等沟通联系,积极投放信贷资金,支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及特色产业发展。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富民产业贷”7户、金额8365万元。
骆驼、客栈、李广杏是敦煌的三大支柱产业。敦煌农商银行为月牙泉镇月牙泉村平均每户授信12万元,支持其产业发展。月牙泉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曹文明对记者说“全村168家客栈大小不等、风格各异,但都保持盈利模式。月牙泉村家家有楼房、家家有汽车、家家有存款,成为酒泉市唯一一个没有低保户的村,也是最富的村。”月牙泉分理处也一跃成为敦煌农商银行唯一一个没有不良贷款的营业网点。
与敦煌相比,甘南似乎更有特色。合作市联社助力脱贫产业发展,倾力打造藏区旅游新名片。今年以来,共发放“富民产业贷”20笔、余额15790万元,有力支持了农牧产品批发、肉制品加工、中药饮片加工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合作市联社发放800万元“富民产业贷”支持的本土企业。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形式,种植唐古特大黄14600亩,带动44个合作社、2340户农牧民11670人种植药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2户,人均增收1240元。
从2018年10月开始,夏河县联社开始与甘肃金控甘南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对辖内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符合信贷条件的推荐给县政府,县政府通过常委会讨论,再推荐给州金控公司。夏河县联社根据县政府推荐的企业名录再次进行摸底调查,符合信贷条件的应贷尽贷。截至目前,夏河联社已发放“富民产业贷”16笔、余额7600万元。
夏河海明禅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福海(左)与夏河联社理事长柳彦飞(右)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农信社真是及时雨!”见到夏河县联社理事长柳彦飞,夏河海明禅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福海笑着欢迎,并表示夏河县农信社就是及时雨。
马福海说,他们公司和夏河县农信社合作多年,一直都很默契,也很愉快。2018年12月,通过夏河县联社推荐,他们又申请富民产业贷10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吸引农牧民就近务工,学好一门手艺稳定就业。
甘南大草原,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马福海便通过打造牦牛角梳来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海明禅茶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的牦牛角梳等工艺品琳琅满目。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柳彦飞表示,民族特色产品在甘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马福海的公司有一部分业务就涉及民族特色产业。牦牛角梳加工车间有12名工人实现稳定就业,同时,该公司还有其它手工民俗产品,需要农牧民在家加工完成,然后按件获取劳动报酬。基于此,夏河县联社为该公司发放“富民产业贷”1000万元,以此助推夏河县脱贫攻坚和民族特色产品发展。
“有了这笔贷款,我们的流动资金充裕了,我们又腾出手来发展电商,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力推介甘南全域旅游和特色产品。”马福海说,现在企业运行的很好,农信社总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帮忙,有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所以他一定会诚信经营,珍惜信用实现双赢。
在桑科草原深处,夏河联社信贷支持的诺尔丹户外营地如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壮锦之上,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在桑科草原深处,诺尔丹户外营地如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壮锦之上,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蜂拥而至的游客中,40%海外。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这里还有一间藏毯工坊,用草原上的牦牛绒加工成特色面料。
工坊负责人说,他们的面料都是纯手工加工,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特别受外国人的青睐,已出口多个国家。
夏河县联社桑科信用社负责人交巴杰说,为了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带动甘南特色民俗产品走出去,夏河县联社为该企业发放“富民产业贷”300万元。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文旅项目还在恢复之中,这笔钱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创新“藏饰贷” 藏乡放异彩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合作市联社立足藏区,创新推出一款专门针对藏区的特色信贷产品——藏饰贷。
在合作联社,精美的藏饰也能质押贷款了。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 彬摄。
藏饰贷是借款人以藏民族文化饰品(珊瑚、金银饰品等)作为质押物的一种借款方式。主要用于养殖、饲料加工、修建圈舍、购进仔畜、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民族服饰工艺品加工销售、餐饮、住宿、旅游、公职人员消费等行业。
2015年12月初推出该项业务后,立刻受到了牧民的青睐,截至目前,已发放藏饰贷3200多万元,100多户牧民受益。
牧民完么东知是合作市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长期在合作市东一路做民族用品生意,2016年1月,他由于扩大民族用品生意规模,资金短缺,经朋友介绍,听说了合作市联社有这样一种质押贷款,正巧他家里有七串大的老珊瑚,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联社营业部,联社了解情况后,决定为他贷款,经过专业评估,完么东知7串珊瑚市场估价在900万以上,合作市联社随即受理了该项业务,并以最快的速度审批了该笔贷款,为他发放贷款630万元,解决了完么东知的解燃眉之急。
面对记者,一脸憨厚的完么东知微笑着说:“农信社的‘藏饰贷’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大家的喜爱,好多群众为了养殖牛羊,以前没有抵押的物品,不能大额贷款,只能贷5万元的小额信用或担保贷款,无法满足购买牛羊的资金需求,现在我们把家里的各种藏饰品拿出来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就是把死的资产化为活的资金,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收益,我们牧民群众都是感激不尽。”
合作市联社理事长王强说:“我们积极主动在政策研判、市场调研、预期效益、合规高效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大力扶持符合脱贫攻坚政策的专业合作社的同时,也在努力为打造甘南原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牧区全面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标签组:[银行] [企业贷款] [农商] [银行信贷] [农村] [三农] [信贷业务] [农民] [农村信用社] [银行授信] [信贷规模] [农业] [畜牧业] [种植业] [农业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 [精准脱贫] [夏河]
上一篇:非因疫情影响借款逾期应收取罚息
2021-02-24
2021-02-11
2021-02-07
2021-02-07
2021-02-06
2021-02-06
2021-02-02
2021-02-01
2021-01-28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创新推出“银税贷”产品 助力小微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_纳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