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地震”:这些一站式大数据风控服务公司何去何从?

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20-08-02

发表自话题:2020无视风控大数据的口子

你的数据隐私被倒卖了吗?

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情吧。某天晚上,自己寻思着,马上中秋节放假了,打开京东商城,买些家里常用的日用品到购物车,刚要下单,但被工作上的事儿打了个岔,回来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等我工作忙完,本想着愉快的刷个抖音,嗯,小姐姐真好看……还没刷2条,这时候抖音弹窗开始喊话了:“就在刚刚,福临门传出超值优惠!中秋“油”礼,福临门,爆款直降。”就这样,“我想在京东买瓶食用油这件事就被抖音知道了。”

相信,有这番经历的人不止我一个,在大数据时代,其实很多软件会收集手机上面其他软件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推广,真觉得自己每天在网上“裸奔”一样,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觉得有人在盯着你看,有点可怕,也觉得恶心。

从去年3月份国外社交媒体巨头脸书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再到京东12G数据疑泄露。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都显示着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每个人都在裸奔的普遍常态。

然而,从近期曝出的新闻来看,“大数据被滥用”非但没有被震慑,其燎原之势,火苗已经烧到我国经济的“血脉”金融领域。

9月6日,有消息称杭州魔蝎科技“或许与数据抓取业务涉嫌侵犯隐私、助力暴力催收有关联。”公司一位核心高管被警方带走调查。同日,上海新颜科技也被警方要求协助调查。9月10日,有消息称数据服务公司聚信立暂停对外提供用户授权的运营商爬虫服务。

大数据金融风控公司新颜科技CEO黄向前也被传出遭警方带走调查。

01大数据公司大地震

9月6日下午,有消息称魔蝎科技遭警方上门调查,人员失联。次日,魔蝎科技官网已无法打开。据多家合作机构反馈,他们与魔蝎科技的服务突然被终止,魔蝎科技提供的账号也已无法登录。

工商资料显示,魔蝎科技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业务是提供精准营销模型、反欺诈、多维度用户画像、授信评分、贷后预警、催收智能运筹等全面风险管理服务。

关于魔蝎科技被调查的原因,有人猜测,或许与数据抓取业务涉嫌侵犯隐私、助力暴力催收有关联。魔蝎科技遭调查传闻流传不到一周,同业公司聚信立也被传遭警方上门调查。

事实上,在大数据风控领域,游走在红线边缘的大数据平台并不只有这三家。综合近期倒下的和受到公众诸多质疑的互金平台表现,综合来看都源于这个原因。即,存在广泛的数据滥用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风控数据公司因为拥有用户的信息、关系图,在获客、营销、催收服务于现金贷机构。但这些公司的数据来源大多处于灰色地域,对于个人隐私缺乏保护,存在广泛的数据滥用问题。”

而不走运,魔蝎科技、聚信立这几家风控数据公司,正是利用爬虫数据风控,为现金贷机构提供互联网风控服务,助长了“套路贷”、“高利贷”。

02大数据风控服务模式何去何从

其实技术是中性的双刃剑,既可以推动金融业发展,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创新的幌子做抹黑金融发展的事情。数据抓取技术可以用于发现用户、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等,如果反向应用技术,就有可能助力金融领域的非法活动。

在这些高科技术企业面前,我们每个人想防止自己的隐私被偷偷的获取,似乎也没有多大作用的,还是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管控,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

对此,业内称大数据风控行业要加强监管,实际上地方公安部门和金融办部门手上大多有份纳入观察的平台名单,只是在哪个时点以何种方式介入,是一个选择问题。

“对于市场上一些互联网现金贷公司来说,无论是获客、风控的数据来源,还是贷后管理,都不在这些小的现金贷公司自己手上。这样一来,它就需要这种大数据公司,给它提供包括获客、风控数据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服务。”

而以黑瞳科技、微言科技、同盾科技这些站在风口上,提供一站式大数据风控的公司,并不能在舆论的漩涡中独善其身,‘技术中立’、‘信息中立’是不存在的。”

如,微言科技创始人兼CEO黄聪在介绍自家风控技术时曾表示:“微言科技使用客户过去的征信行为作为核心变量,通过过去的用户行为数据构建复杂的统计模型。微言科技的专家模型,即风险谱技术是风险管理的支柱之一,因为它基于个人层面,所以能更加精确地对客户的整体信用做出评价。”

成也萧何,败萧何。以微言科技、黑瞳科技为代表的的这些数据公司的数据来源是哪里是否游走于灰色领域,是否真正做到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除了职业道德的自我约束,如果没有法规政策的保驾护航,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公司就容易迷失方向,依靠信息高度垄断的优势,很可能沦为一些利益集团的附庸。

近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表示,聚焦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多措并举化解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持续整治网络亟待等互联网金融风险,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对于大数据行业来说,用户数据隐私安全与发展的红线应该如何掌握好尺度,作为一个新鲜事物,现在行业也许还是一片混沌,但至少,用户的知情同意权是绝对不容剥夺的。

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表示,“存在广泛的数据滥用问题,其介入催收也是其数据信息滥用的一个表现。部分数据企业甚至延伸从事自营放贷业务,更是构成非法放贷罪名。”

相信随着尽管砝码的不断加重。只有那些坚持合规合法,有风控和技术实力、良好商业模式和背景的网贷企业能走的更远,其他的市场会被淘汰。”

标签组:[金融] [信息安全] [现金贷] [大数据] [科技

上一篇马云口中的大数据风控灵不灵

下一篇工商银行:业务决策大数据平台实现风控管理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