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假小米金融app
原标题:华为金融出路在何方?
目前为止,涉及金融业务的国内手机厂商有小米、OPPO、VIVO等,其中,当数小米的金融业务布局较深,已持有银行、第三方支付、保险经纪、小贷牌照等。
并且此前新流财经曾报道,从2017年开始,小米金融每月贷款规模已突破10亿元,截至2018年10月,其消费贷款业务月贷款规模已达58.96亿元。
而VIVO早前已拿到小贷牌照,自去年底开始重金招聘金融人才,目前来看暂未有大进展,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VIVO金融产品也已在内测阶段。
同样,OPPO在不久前也开通了“钱包”功能,并且前小米金融信贷负责人陈曦,出任OPPO金融CEO,各大招聘网站也能看到OPPO在广纳人才。
如今,前有小米,后有OPPO、VIVO的竞争下,华为的金融业务开始摸索,显然,华为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资金、品牌、背景都足够有实力,是华为进军消金的一张王牌,而且,以手机自带的钱包入手,在用户触达及习惯甄别上优势明显。
不过,在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局势下,华为也面临着一些压力。
首先在金融团队的布局上,小米、OPPO、VIVO三家显然是下了狠功夫的,华为若想快速占据一席之地,则必须要组建专业的金融团队,新的消金策略是华为的突破口。
其次,华为如若模仿以上三家的模式并无任何优势,要想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金融体系,则可能要更精细化运营,有风控人士分析,线上导流的同时,借助其线下门店优势开展业务也未尝不可。
华为是有足够的实力去拿金融牌照的,不过难以避免的是,“消费金融的用户是没有品牌黏稠度的,有奶便是娘,能在哪里借款就去哪里借款,而且现在市场上的流量重合度已经很高了,华为手机用户中有需求的优质借贷用户量占比可能不如预期。”一业内人士分析道。
众多手机厂商的竞争之下,华为目前的优势在于庞大的用户量及众多线下门店,如今谨慎前行,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若能在金融业务有所成就之后,如上文所说,定能反哺其主业的发展,一举两得。
标签组:[金融] [科技新闻] [小米] [小米金融] [华为] [华为手机] [vivo]
2021-02-18
长亮科技亮相HC大会,联合华为发布全球无接触金融服务解决方案_数字化
2020-10-07
2020-09-09
2020-08-31
2020-08-31
2020-08-31
2020-08-31
2020-08-31
2020-08-31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