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360小额贷款合法吗
第三章 推进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
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推进能源大转化,优化提升主导产业,壮大接续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做好农业基地建设,注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提升商贸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产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推进三产多元化发展。
第一节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按照“深度转型、深度转化、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的总体要求,优化提升煤炭、煤电、煤化工和油气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壮大农产品加工、轻纺两大接续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一、优化提升主导产业
煤炭产业。按照全市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和煤炭产能规模的控制方案,综合考虑下游产业的需求和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煤炭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煤矿的提升改造和整合,充分发挥主力矿井效能,加强洁净煤生产能力,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加强矿区生态修复和治理,全力提升煤炭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增强自主保障能力。重点建设朱家峁煤矿、魏墙煤矿、赵石畔煤矿和王家峁煤矿,加快榆横运煤专线和榆横工业园物流中心的建设,构建内外通达、运转高效的煤炭运输体系。到2020年,全区煤炭产能达到3000万吨以上,大力实施低产能煤矿升级改造,力争所有煤矿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煤炭入选率达到80%以上。
专栏1 煤炭产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煤炭供应基地。
发展目标
煤炭产能达到3000万吨以上。
关键举措
1、加强煤矿的提升改造。对现有煤矿进行整合、提升改造,或者与主力矿井进行合并。
2、发挥主力矿井效能。重点从采煤效率、清洁生产程度、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煤矿安全生产等方面,新建的赵石畔、波罗、塔湾煤矿等力争建成新型现代化煤矿,到2020年主力矿井的综合采煤和能耗指标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3、推广绿色开采技术。新建煤矿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绿色开采技术,实现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生产煤矿要优化开拓部署,简化、优化生产系统;新建矿区探索和采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严格执行矿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和指南,建立完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4、加强洁净煤生产。90万吨以上的煤矿加快煤炭洗选设施建设,适当发展水煤浆、型煤等燃料用煤,进一步提高原煤入选比重,到2020年煤炭入选率达到80%以上。
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
煤炭产能重点布局在榆横矿区南区和波罗镇、殿市镇及韩岔镇的部分区域,“十三五”期间加快朱家峁煤矿和魏墙煤矿的建设,力争2017年建成投产,赵石畔煤矿和王家峁煤矿力争2020年建成;力争芦殿煤矿、波罗煤矿、塔湾煤矿和芦河煤矿开工建设。
煤电产业。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按照省市电力工业发展的总体部署,遵循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推进煤电清洁化发展、产业化提升。以需定产,产销并重,鼓励电厂与全市乃至呼包银榆范围内的化工、有色金属以及装备制造等大用户之间建立电力直供关系,着力推进煤电的产业化发展和高效化服务。加快建设与电力产能、风电等产能相匹配的输变电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智能电网。依托永忠煤电一体化集中区的建设,全面实施现有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工程,积极推进陕能赵石畔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榆能横山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全区煤电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年生产电力突破200亿度。
专栏2 煤电产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全国一流煤电一体化基地。
发展目标
煤电总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
关键举措
1、实施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现有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应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到2020年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
2、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新建项目综合考虑老县城和周边乡镇的供暖需求,以煤电产业的发展促进全区供热普及率,针对老县城、西南新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三产服务区范围内的分散燃煤小锅炉全部实施替代和限期淘汰,到2020年,燃煤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10%以上。
3、扩大直供电规模。争取相关指标,进一步扩大华电榆横电厂的直供电规模;“十三五”期间再争取2家电厂获得与电力企业的直接交易资格。
4、加快骨干电网建设。加快塔湾1000kV特高压输变电二期工程建设;新增双河、张家洼、雷龙湾等9个110kV输变电工程;提升区域电网的可靠度和输送能力。
5、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区域内水泥厂或者其他建材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加强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到2020年电厂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重点项目
到2018年,陕能赵石畔2×100万千瓦和榆能横山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建成并网;力争到2020年,陕能赵石畔二期2×100万千瓦、华电二期2×100万千瓦、榆能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塔湾2×100万千瓦、榆能横山二期2×100万千瓦、黄蒿界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
新型煤化工。按照“用煤先取油”的总体思路,依托中煤聚烯烃、榆林凯越甲醇、延长石油精甲醇和下游产品重点项目的建设,按照多联产和精深化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煤制烯烃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积极发展碳一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三大方向,构建以“精甲醇、聚乙烯、聚丙烯、芳烃”为主的产品体系,同时结合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催化剂、助剂以及水处理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重点打造吴家沟煤炭综合利用集中区和赵石畔煤炭多联产示范区,积极推进中煤煤化工二期、华电煤制芳烃以及多联产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聚丙烯和聚乙烯及下游产品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
专栏3 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
发展目标
聚丙烯和聚乙烯及下游产品产量达到150万吨。
关键举措
1、加快产业链延伸。重点针对甲醇、乙烯、丙烯三大产品进行产业链延伸,乙烯下游重点生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醋酸乙酯、环氧乙烷及合成材料产品,丙烯下游重点发展聚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双酚A以及合成材料等。
2、提升工艺和技术。煤制甲醇新建生产线积极采用水煤浆多喷嘴对置气化炉等,甲醇制烯烃探索应用大型成套工程技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加强煤气化、净化、合成过程中的“三废”处理,实施节能节水等单元技术及集成技术系统优化。
3、注重多联产及综合利用。积极探索煤电化热一体化模式,探索将先进煤制烯烃工艺系统和先进动力系统超临界、超超临界、IGCC等的优化集成,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注重硫磺、废气等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或者加工转化。
重点项目
榆横工业园重点推进中煤烯烃及下游、延长石油煤炭深加工和华电煤制芳烃项目,重点推进多联产项目。
油气工业。围绕能源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力提升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能力,提高全区非煤能源开发比重。石油开采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清洁生产能力,建设数字油田、绿色油田,到2020年完成集安全、环保、节能为一体的标准化油田建设,原油产能稳定在20万吨。天然气发展重点围绕工业用气、居民用气以及公共交通用气三方面的需求,积极发展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重点推进50万立方米液化气、35万吨天然气调峰以及西南新区供气项目建设,到2020年全区天然气产量达到45亿立方米,三个园区的天然气普及率达到100%,全区气化率达到80%以上。
专栏4 油气工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全省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
年产原油20万吨,年产天然气45亿立方米。
关键举措
1、加快新技术推广。推广应用注气等采油新工艺和新技术,大幅提升稠油储量,深层低渗透油藏采收率。
2、完善石油输送管线。围绕市内、省内成品油储配站点、石油化工重大项目等的建设,加快直输管线、支线等的建设,重点推进靖边—横山—榆林成品油输送管线的建设。
3、加快天然气储配站建设。按照城镇化建设的需求、重大工业项目的用气需求以及燃气汽车推广应用的总体安排,重点建设横山增前天然气气化项目、天然气调峰及综合利用项目、村镇天然气供气项目以及45个LNG加气站等。
空间布局
石油重点分布在石湾和魏家楼等镇,天然气重点分布在塔湾镇、赵石畔镇、横山镇等13个镇。重点推进50万立方米/年液化气项目、35万吨/年LNG、100万立方米天然气存储调峰液化项目。
二、着力壮大接续产业
农产品加工产业。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和饲草料加工三大产业方向,着力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大发展载体,逐步构建饲草加工-牲畜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商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商贸-市场畜产品和农产品全产业链条,引导鼓励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促进畜产品和小杂粮加工走高端、精品和品牌化的道路,培育发展一批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和经济实体,配套农产品冷链物流、品牌设计及推广、包装加工、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以培育龙头企业及完善配套服务为核心,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品品质提升,重点打造“横山羊肉”、“横山大明绿豆”、“横山大米”等富含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到2020年,力争使全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专栏5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打造特色、精品、高端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家以上,其中,小杂粮加工企业20个、羊肉加工企业10个,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全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发展重点
1、畜产品加工业。以全国范围为目标市场,定位高端品质肉产品,高标准发展横山羊肉。依托“横山羊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设集牛、羊、家禽良种繁育、规模饲养、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司,培育肉食、骨架和其它副产品深加工方面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开展精分割肉、小包装羊肉,开发传统肉制品,促使肉制品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方向发展。
2、农产品深加工。以陕西及周边区域为目标市场,定位高品质、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绿豆、水稻等产品,做大做强“横山大米”水稻品牌,积极发展横山水稻、稻谷为原料的精米加工。同时,逐步推动响水冻豆腐产业集聚化发展;重点发展“横山大明绿豆”、小米、黑豆、红小豆等特色小杂粮加工,构建小杂粮流通平台,吸引榆林市其他区县小杂粮在横山加工、包装和流通,打造榆林最大的特色小杂粮流通基地。
3、饲草料加工业。以榆林范围为目标市场,定位生态、优质饲料,满足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加强饲草储藏、加工设施建设,扶持发展饲草加工企业,提高饲草综合利用率。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和农作物秸秆,引进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开发家畜、家禽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青贮饲料、苜蓿草粉、草颗粒等优质饲料。
重点措施
1、 龙头企业培育。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进。
2、 品牌建设。注重品牌的策划和设计、加强区域品牌宣传和营销,注重品牌管理和经营。
3、 服务支撑。加大包装设计等服务业的培育,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完善农产品配套物流和市场建设。
空间布局
农产品分拣、包装和初加工重点布局在各个示范园区内,深加工项目重点布局在中小企业创业园区。
轻纺产业。充分发挥轻纺产业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吸纳当地就业、平衡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依托丰富的羊子资源、能源化工下游产品资源,重点发展毛纺织、服装、塑料产业等,创新融资模式,积极引进鄂尔多斯等区域内知名服装企业,引领和带动横山区轻纺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推进羊毛羊绒产业集群基地、榆林市轻纺产业园和精梳无毛绒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轻纺产业项目10个以上,轻纺产业成为横山工业新的增长点。
专栏6 轻纺产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全省防寒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塑料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发展目标
轻纺企业达到1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家。
发展重点
1、服装。以羊绒毛为原料,围绕保暖防寒服装和护具,重点发展防寒服、职业装、功能型防护服以及羊绒护膝等护具。
2、家纺。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采用当地优质的羊绒毛资源和能源化工下游产品,发展羊绒纺织品、羊毛纺织品以及化学纤维纺织品以及毛涤混纺产业,为当地及周边提供丰富的服装面料。
3、塑料产品。围绕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向下游延伸,重点发展塑料包装袋、包装盒、改性塑料专用料,同时结合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展高强度聚丙烯零部件等高端塑料制品,结合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生产地膜、大棚专用塑料等。
关键举措
1、培育骨干企业。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以及省内市内的产业转移,依托羊老大等知名企业带动当地轻纺企业的发展,逐步培育当地的骨干企业。
2、加快品牌建设。着眼轻纺产业在横山的后发优势,从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以及销售流通等各环节对接国内先进标准和工艺,将横山轻纺推出省外、国外市场。
空间布局
中小企业创业园区
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紧密围绕全市大力发展非煤能源的良好机遇,积极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两大方向,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广分布式发电项目,加大小型分布式电源——屋顶光伏、光伏农业、风光互补等的建设力度,并延伸发展光伏组件、风电设备组件等关联和配套产业,积极采用高转化率组件产品和高新技术,加快完善新能源基础电网和智能调峰系统,构建从设备、能源生产到能源消纳的全流程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雷龙湾光伏集中区和狄青塬风电场的建设,加快建设雷龙湾330千伏升压站,到2020年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总装机达到2000MW以上。
专栏7 新能源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陕北新能源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
新能源总装机达到2000MW。
关键举措
1、有序建设重点项目。综合考虑当前全区电网的容纳能力和区域对于新能源电力的消纳水平,有序进行项目的备案、建设,防止“弃风弃光”等现象的发生。
2、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围绕农业生产基地、移民安置小区以及工业园区等的建设,按照“自发自用”的原则,积极布局分布式电源。区上尽快出台分布式电源项目建设方案和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
3、加快配套电网的建设。在新能源项目的备案审批前、中、后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电源接入问题,提前做好配套电网的建设,促进项目顺利并网。
空间布局
主要分布在雷龙湾、塔湾、魏家楼、白界、响水等镇。
新材料产业。抢抓国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契机,依托横山区及周边丰富的能源化工产品资源、金属镁资源以及能源副产资源,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材料、晶体材料以及环保建材四大方向,依托中小企业园区,围绕中煤聚烯烃下游加工和全市煤炭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承接榆林高新区、榆神高新区新材料领域的产业转移,重点建设聚丙烯深加工、5万吨镁合金板带材和非晶合金变压器高低压开关元器件及成套设备项目,力争到2020年,横山成为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专栏8 新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材料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发展重点
1、化工新材料。从聚丙烯、聚乙烯向下延伸,重点发展环氧树脂(双酚A、环氧树脂)、聚氨酯原料(TDI、PO、聚醚多元醇)、工程塑料(聚甲醛、PBT、聚苯醚)、通用塑料和橡胶(PVC糊树脂、氯丁橡胶)、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等。
2、高端金属新材料。主要以全市丰富的镁为原料,重点发展高铁、航空航天用高端环保材料,延伸发展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
3、晶体材料。围绕光伏产业的发展,拓展发展上游光伏材料,重点生产蓝宝石、多晶硅、单晶硅等新型晶体材料,逐步延伸发展封装及成套材料。
4、环保建材。整合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以及煤化工企业的灰渣等,有序发展环保瓷材、创意家居等环保装饰材料。
关键举措
1、促进产业融合。加强与上游化工产业、金属冶炼产业、电力能源产业等的紧密衔接,充分考虑下游的市场需求方向,确保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持产业的竞争力。
2、绿色高端发展。产品的选择着眼新兴、环保、绿色的发展要求,同时注重企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空间布局
中小企业创业园区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现代化、集群化”的发展理念,围绕羊、豆、稻、薯四大主导产业,按照“稳粮、增草、强牧、壮大林果业”的思路,大力推进“羊子、水稻、小杂粮、马铃薯、玉米、蔬菜”六大产业建设,实施“种子工程、地膜工程、水果工程、渔业工程”四大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南部山区特色旱作业基地,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发展休闲观光型、生态高效性、生活体验型等休闲农业,打响、做实“横山羊肉”、“横山大明绿豆”、“横山大米”等品牌,到2020年,羊子饲养量达到260万只,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创建全国知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全国白绒山羊生产示范基地。
专栏9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全国知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白绒山羊生产示范基地。
发展目标
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70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5个、农业龙头企业42个、扶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
发展重点
一、六大基地建设
1、 羊子生产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家庭牧场100个,养羊示范村40个,肉用绵羊引种扩繁1万只。配套建设饲草产业基地,人工种草50万亩,补播和改良退化草场30万亩,建设草种基地5000亩,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牧草1万亩,发展饲草加工企业1个。到2020年,全区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200万亩,羊子饲养量达到260万只,实现羊产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羊产业收入突破5000元。
2、 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小杂粮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榆绿一号大明绿豆面积10万亩,香谷面积10万亩,大豆面积15万亩;红小豆面积5万亩,荞麦、糜子等其他杂粮面积5万亩。
3、 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达到32万亩,其中:在南部山区建设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30万亩,在无定河、芦河沿岸建设夏马铃薯生产基地2万亩。
4、 玉米生产基地建设。稳定玉米生产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在全区和石马洼农场继续推广地膜玉米种植,地膜玉米种植稳定在10万亩。
5、 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每年发展高标准农田5000-10000亩,重点抓好万亩高标准水稻生产示范样板建设,“十三五”末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基地达到8万亩。进行稻田养蟹产业化开发,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6、 大漠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白界、塔湾、雷龙湾、石马洼3000亩日光温室、5000亩大拱棚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提高设施利用率5%,“十三五”末达到100%。
二、四大工程
1、 种子工程。水稻良种繁育。在响水镇驼燕沟富士水稻专业合作社建立水稻良种繁育基地500亩;榆绿一号绿豆良种繁育。在高镇、殿市镇、石窑沟、武镇建立榆绿一号大明绿豆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在全区三分之一的村组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一亩田”工程,实施原种繁育面积2万亩;玉米良种繁育。在横山镇、雷龙湾、波罗、党岔建立玉米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
2、 地膜工程。每年种植地膜作物17万亩:种植地膜玉米10万亩。其中旱地全膜玉米5万亩、双沟覆膜玉米5万亩;无定河、芦河沿岸地膜马铃薯1万亩;旱地双沟覆膜绿豆3万亩;无定河、芦河沿岸地膜花生1万亩;地膜西甜瓜2万亩,其中旱地双沟覆西甜瓜1万亩、无定河、芦河沿岸地膜西甜瓜1万亩。
3、 水果工程。发展山地苹果5万亩,苹果标准化栽培基地0.5万亩,葡萄标准化栽培基地4.4万亩,设施水果示范基地0.5万亩。
4、 渔业工程。重点形成“一群、二带、三基地”的产业总体格局。“一群”:库坝生态养殖产业群,以塔湾镇、横山镇、殿市镇、波罗镇、雷龙湾等10个镇48座淤地坝为中心,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天然无公害养殖。“二带”:芦河现代渔业产业带、无定河休闲生态渔业产业带。 “三基地”,在塔湾镇新建高标准精养池塘2000亩建设“水产良种供应基地”;以王圪堵、曹阳湾、杨沙畔、黑峁墩及横山镇(无定河与芦河形成的三角洲地带)为核心建成“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在无定河下游(波罗、响水、白界等)镇建设4500亩无公害商品鱼生产基地。
重点措施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个,扶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建设家庭农场1200个,建成休闲农业示范基地12个。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流转30%以上耕地。建设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5个,其中:省级示范园区9个,市级示范园区15个;区级示范园区21个。建设王圪堵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70个。积极申报认定中国名牌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地理标识,全面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
二、逐步完善服务体系
新建横山区农业实验推广服务大楼,新建镇域农技站7个,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12个,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18个。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培训农民300期10万人,引进各类新品种250个推广新技术185项。建设标准化农机维修网点,推广农机深松技术。
空间布局
无定河、芦河流域重点布局水稻、蔬菜、水产养殖、观光农业;南部山区重点布局小杂粮、马铃薯、林果、玉米种植业;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发展羊产业。
第三节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一、文化旅游产业
充分挖掘横山的黄土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着眼“独特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旅游市场需求,积极构建“一体、两翼、多点”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以王圪堵水库为核心区域的自然生态景观旅游区、以波罗古堡为核心区域的历史人文旅游区和以李自成故里为核心区域的综合旅游区,着力打造波罗古堡、王圪堵水库、李自成故居、三产服务区运动公园、西南新区陶艺小镇等重点景区,多元开发休闲娱乐、生态观光、农耕体验、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五大特色旅游产品,深入开发曹阳湾、响水堡、黑峁墩、杜羊圈、沙家湾等乡村旅游节点,积极包装和策划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策划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精品标准性建筑和体验性旅游项目,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彰显横山“塞上沙漠水乡、西北休憩天堂”独特魅力。到2020年将横山区建设成陕北生态旅游观光区。
专栏10 文化旅游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陕北生态旅游观光区。
发展目标
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亿元,年旅游人数达到50万人次。
发展重点
优化发展格局,形成“一体、两翼、多点”的旅游开发格局,“一体”即无定河沿岸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百里长廊”,包括北起的银州古城,响水堡、波罗古堡、响铃塔、狄青塬等;“两翼”围绕即一体形成的东西两翼,东翼包括李自成故里、法云寺等,西翼包括明长城、王圪堵水库等;“多点”指的是围绕一体两翼旅游主体区域的发展以及全区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发展形成的多个特色旅游节点,包括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同时,开发休闲娱乐、生态观光、农耕体验、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产品。
关键举措
1、完善旅游顶层设计
全面进行旅游资源普查,完成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重点景区的详细规划,启动景区基础设施的立项、设计与建设。
2、广开融资渠道。尽快组建横山区旅游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挥市场开发主体的投融资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和省市旅游发展补助资金,积极探索旅游开发项目与金融业合作贷款机制,满足全区旅游业发展资金需要。
3、加快品牌建设。争取联合陕文投等大型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将全区的景点统一起来共同打造和营销,打造湿地生态、红色圣地等旅游品牌。
4、提升旅游服务。以波罗古堡、王圪堵水库旅游基地为试点,加快景区无线网络的覆盖,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并建立全区的旅游信息平台;在王圪堵水库周边、波罗古堡各建设一个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宣传和引导,有效拓展客源市场。
二、商贸流通业
以扩大消费和保障供应为主线,以横山老城区为主商业中心、西南新区副商业中心为核心区域,以特色街区、特色乡镇、专业市场以及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拓宽商贸业服务领域、丰富商业业态。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商业广场、区域商圈建设步伐。改造提升餐饮、酒店等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服务业态,重点做好农村地区的商贸服务。到2020年,建成榆林首家高端游乐城,建成榆林中心城区汽车服务重要服务区,基本形成以各类零售网点为基础、各类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中心为骨干、各类商贸流通企业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全区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专栏11 商贸服务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目标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
发展重点
1、 着力打造“一主一副一轴一带”的发展格局。推进横山老城区主商业中心、西南新区副商业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北大街-南大街商业发展轴和滨河路商业聚集带,形成 “一主一副一轴一带”的发展格局。
2、 综合商贸区建设。加快推进老县城和西南新区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新建和改造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实施老县城解放西路、小河路、长安西路等3条商业街的改造升级;积极打造西南新区的生产路、草榆路、苏胜路、苏新路以及老县城的怀远东路等新的商业街。在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榆横园区农贸综合商城。
3、 市场建设。加快南大街、李家洼两处市场回购改造和新建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头道峁小组、稻地沟小组、迎宾路、西沙白于山区、杨园则小组建设五个农贸市场。在老县城新建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王圪堵村建设粮食批发市场。
4、 汽车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西南新区汽车4s店建设,构建汽车服务产业集群,打造榆林中心城区汽车服务重要服务区。
5、 农村商业设施建设。改造乡镇集贸市场,规划建设乡镇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重点措施
1、 积极创新商业经营业态。加快横山区传统商贸业的提档升级,引导传统商贸业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路子,逐步构建起由百货店、大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组成的现代零售业态体系。依托大型商贸载体,尤其是城市综合体和品牌购物广场,加快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购物中心、旗舰店、名品折扣店等新型商贸业态发展,大力发展家电、家具、建材、文化用品等专业店,鼓励现有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商贸经营企业。
2、 统筹构建城乡商贸网络。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乡镇集贸市场,规划建设一批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便捷的村镇零售网络,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扎实推进“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等,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三、现代物流产业
以国家现代物流产业政策为指导,以榆林陆港口岸海荣物流园区为抓手,以陆路物流为发展网络,以物流设施、物流服务运行系统和物流信息化为支撑,完善以汽车、建材、小商品、五金机电等产品物流服务构成的商贸物流体系,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工业原材料的物流服务构成的生产物流体系,以农产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特殊物流等为配套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重点建设魏家楼、高镇、西南新区、石湾四大物流中心和一个冷链物流中心,着力构建“综合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三级物流网络系统。
专栏12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路线图
定位
建设榆林市中心城市物流基地。
目标
到2020年,全区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44亿元,年均增长12%。
发展重点
1、 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打造榆林陆港口岸海荣物流园区、陕西大漠生态商贸物流城、大古界物流园区、党岔镇银湾招商区农产品物流园区、横山镇王圪堵村大古界农产品物流园区、魏家楼镇庙湾村农产品物流园区。
2、 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建设老县城南部物流中心。
3、 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以日用品、农产品和农资产品为三大主体,配置若干物流配送中心。
重点措施
1、 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业发展
围绕榆横工业园,西南新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三产服务区,重点发展工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以及农产品物流,积极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推进工业物流服务外包,构建一体化运作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
2、 构建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
以日用品、农产品和农资产品为三大主体进行双向配送,将农民需要的农资产品、生活日用品通过区配送-镇转运-村销售配送到广大农村地区,送达到农民手中;再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配送到城镇的超市、商店、菜店,送达到城镇居民的餐桌上,使现代物流成为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纽带。
3、 构建多级互通的物流信息化体系
适应“互联网+”发展形势,推进物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物流园区信息化体系建设,向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发布、物流信息查询、服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安全认证、软件租赁等信息化服务;按照商务交易信息化、仓储库存标准化、装卸搬运机械化、大宗运输专业化、拆零配送专递化、交单验鉴条码化的要求,建立高效的物流业体系。
4、 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通过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引进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引进资本、打造品牌,整体提升横山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集团,扶持一批具有较大辐射力的知名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引导鼓励制造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重造业务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四、电子商务产业
深入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大“互联网+商贸服务”实施力度,以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把电子商务发展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树立“电子商务全域化”和“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两大主题,以促进网络购物为突破口,以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区为目标,以一个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为载体,以五大类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形成横山电子商务发展总体布局,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13 电子商务发展路线图
定位
建设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
目标
到2020年,横山区电子商务应用基本普及,新发展150家以上电子商务企业。
重点
1、 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位于西南新区,规划占地2公顷。以电子商务综合体为建设形式,形成以电子商务为主导,集办公、仓储、研发、孵化、培训、接待、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集中办公、集中仓储、物流配送、包装外包、专业拍摄及图片处理、信息咨询、网店代管、专业人才输送、融资等各项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
2、 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横山绿豆、小米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组团选择在天猫、京东、一号商城、阿里巴巴、微商城等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特色农产品馆,发展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集群模式。
3、 名优特产电子商务平台:集合横山特产羊肉、羊肉制成品、小杂粮等名优特产生产企业,组团在名优特产发展较好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实施品牌推广、网络销售。
4、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市场,鼓励各类专业市场借用行业(专业)网站的方式,实现经营户通过网络与客户、厂家进行在线信息交流、在线商业谈判、商品信息发布、在线订购与交易,最终实现能在线支付、在线交易和物流配送,从而推动专业市场和网上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专业市场经营体制的新一轮创新与转型。
5、 社区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可靠供货源,以社区为核心,社区服务店为终端载体,消费者通过社区服务店完成选购、支付和收货流程,为居民提供生活用品电子服务。
6、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涵盖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旅游企业、市民和游客提供酒店预订、餐饮预订、旅游纪念品网上订购、旅游线路在线订购、旅游DIY、景区景点门票在线预订、车票订购等“一站式”旅游服务。
重点措施
1、 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对大学毕业生、村官、退伍军人、农村专业合作社、企业职工和爱好电子商务的社会人才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
2、 完善电子商务体制机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制度,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等,缓解电商税收、融资、场所等瓶颈问题,特别是物流配送问题,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对网络购物商品包装物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3、 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大型企业深化内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动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内部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联动集成,推进企业间网上协同研发、设计和制造,增强供应商、企业、客户在物流、分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实时在线协作能力,促进产品分销和售后服务水平提升。
规划布局
构建一个电商产业园区发展基地,五大电商发展平台;建立区级配送中心,每个镇建一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每个村建一个综合服务中心。
五、其他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坚持市场化推进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转换体制机制,加快金融创新,建立和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充分利用横山撤县设区发展机遇,着力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做大金融市场,发展城乡金融服务网络体系,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丰富金融产品,改善金融环境,逐步实现金融业从规模和总量的扩张向服务功能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从单纯资金要素保障功能向综合的金融服务转变,壮大金融总量,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使横山区发展成为榆林市区域性金融副中心。
商务服务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紧扣横山撤县设区,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为目的,以三产服务区和西南新区为核心载体,紧紧围绕榆林市经济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着力培育发展企业管理 服务、法律服务 、咨询与调查 、广告业 、职业中介服务 等行业,在西南新区建设企业总部,建设高端精品酒店、酒店式公寓、高档写字楼、休闲娱乐中心等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商业大厦、商业广场,构建现代化商务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商务服务业的乘数效应,结合其他行业发展,促进生产、消费和市场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构建龙头企业带动、诚信度高、竞争力强、特色突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社区服务业。以创新社区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完善社区内部商贸服务功能,结合物业管理及社区电子商务发展,丰富社区服务业业态,提升服务档次。深入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提升发展社区家政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社区便民服务网点,支持便民家庭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支持便利连锁店、早餐工程、物业管理、养老托幼、维修护理、家政服务等民生领域成长型小微企业发展。引导社区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第四章 加快城市建设,打造榆林新城区
借力撤县设区,紧扣榆林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园区、做好社区”的思路,推动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构建榆林中心城市新城区。
第一节 大力发展城市
横山区按照“一区两城”格局进行建设,横山区划分为老县城和榆横新城,榆横新城主要包含了榆横工业园南区、西南新区、三产服务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四个园区。严格遵守“多规合一”一张图划定的中心城区及各个园区开发边界,按照“老城补短板,新城求发展”的思路进行建设,完善城市市政设施,承担榆林市城市部分功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海绵型体育中心、海绵型河西棚户区改造、海绵型苗圃滩棚户区改造、海绵型兴丰安居小区、三产服务区海绵型运动公园、海绵型城市湖泊。全面推进城区及三个园区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停车场、市政道路等建设工程,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城市品位;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互联网应用,建设智慧城市。
老县城。老城区定位为横山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具备行政、经济等服务功能。完善市政道路建设,加快芦河生态建设,构建文化广电影视中心。按照“一圈、两轴、三区、五心”功能结构进行建设,形成水在城中、人在绿中、宜居宜业的城市新风貌。
专栏14 老县城功能结构
老县城规划功能结构为“一圈、两轴、三区、五心”。
“一圈”为城市周边生态圈。以清灵山和西沙山为我区生态屏障,加快两山边坡地区居民搬迁工作,对两山边坡坡度较大和地质不良地段采用修建护栏和围墙等措施加以保护。对两山耕地采用“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积极修复生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打造老县城周边生态圈。
“两轴”为南北向的城市发展轴和沿芦河的生态景观轴。
“三区”为中心行政商贸区、城北行政科教区、城南生态文化区。城中区以区级行政办公和商业贸易为主要功能;城北区以行政、文教、居住为主要功能;城南区以商业、居住为主要功能。
“五心”为城中区级行政中心、城北次级行政中心、城北商业服务中心、城南文教中心和城南商业服务中心。
榆横新城。榆横新城作为榆林中心城市发展的拓展区,是支柱工业产业、商务服务业、城市服务业的聚集区,在积极承接榆林中心城市功能转移的同时,注重城市新兴业态培育,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城市休闲娱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着力建设榆林市现代化新城区。有序建设完善生态休闲、科技服务、商务办公、产业服务、文化娱乐、金融商业等服务功能,重点实施城市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棚户区改造、居民社区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等工程。近期重点推进文化大学城、榆林汽车服务城、企业总部、三产服务区商业中心、西南新区培训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远期谋划榆林市高端商务休闲中心、信息化服务中心等相关项目建设。
专栏15 榆横新城分区建设指引
榆横新城包含榆横工业园区南区、西南新区、三产服务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四大片区,四大园区融合发展,功能互补,融合组团发展,紧抓横山撤县设区发展机遇,建成榆横新城。对各片区发展指引如下:
榆横工业园南区:重点承载工业产业发展功能,同时,配套发展工业物流、信息、商务服务、科研服务等配套服务业。
西南新区:重点以商住办公、医疗科教、休闲度假、商业会展为主要内容,积极发展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同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产服务区:重点发展行政服务、商业服务业、休闲文化服务等功能,构建三产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创业园区:重点打造成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布局轻工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社区发展。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结合老城区和新城区功能完善和城市定位,加大城市社区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在城市,居住在社区。结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等工程,积极建设移民社区。结合农业及畜牧业等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带动农村社区建设。同时,注重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完善,在优先完成道路、水电、通信、污水及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广场、健身、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
把城镇划分为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镇定位为区域发展的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一般镇定位为镇区服务中心。重点镇包括波罗镇、殿市镇、党岔镇、石湾镇、赵石畔镇;一般镇包括响水镇、武镇、高镇、塔湾镇、魏家楼、雷龙湾镇、韩岔镇。以城市总规确定的各镇职能结构和定位为指导,促进各城镇错位发展、竞相发展。各镇确定主导产业,把重点放在主导产业发展上,做出特色,做大规模,以产业促进城镇发展;围绕城镇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服务等要素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和就业空间,提高城镇承载转移人口的能力。完善基础设施,构建镇上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厂等环卫设施和供暖设施,推进镇村气化工程,重点解决城镇居民吃水难、垃圾处理难、排水难、取暖难等问题,完善水、电、路等市政设施,到2020年,全区镇级实现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到95%。加快推进波罗镇、殿市镇等争取建设省级重点镇,引领全区小城镇发展。
第三节 建设美丽乡村
以国家出台的各项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为指导,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有序推进农村建设和发展。围绕产业发展,继续加大“一村一品”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70个,总量达到140个以上;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休闲农业、农家乐等产业为发展核心,培育商贸、旅游、休闲特色新农村20个以上;以电子商务项目为核心,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30个以上。积极推进王圪堵水库移民、南部山区生态移民,做好移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配套服务的完善。围绕城乡生态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建设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新农村,每个镇确立1个示范村,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争取到2020年,构建美丽乡村20个以上。
第五章 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新动能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要素驱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转变。
第一节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增强技术创新。立足产业配套和产品高端发展,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全面推进煤炭产业、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现代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产业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争取在优质高效、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及示范应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推动管理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创造条件实现技术、产业和资本等要素高效配置。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培育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咨询和评估、科技金融、产品设计、营销策划、代理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推进协同创新、众包众筹众创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强化产业创新。按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编制能源化工、现代服务、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推进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等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突破绿色开发、高效转化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加快煤向电力转化、煤向载能工业品转化以及煤业油盐气联合化工技术的研发,构建从能源资源开采利用到基础化工产品、再到精细化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引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实现创新发展、循环发展。建设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山地苹果、水稻、“三沼”综合利用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新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在动植物育种、生态果蔬种植、精深加工和质量溯源等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广,发展精品杂粮、精品果蔬、羊肉制品等产业,构建适应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食品技术体系和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横山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增加科技特派员到村,保证每年实施不少于100个科技特派员项目。每年要举办8次农民适用科技培训,每个镇新发展16户科技养殖示范户、14户种植示范户。
第二节 做好创业创新工作
鼓励支持大众创业。加强创业政策、创业经验舆论宣传,加强金融、科技、人力、信息、市场等服务体系建设。以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创业支撑服务。努力培育创业主体,扶持退伍军人和失业人员创业,鼓励农村基层骨干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创业。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青年、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智力投资、资本入注等形式,创办各类成长型中小微企业。
培育市场主体成长。鼓励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升格为中小微企业。鼓励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实行企业成长梯度培育。从中小微企业中选择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重点企业进行培育,从技术改造、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支持有潜力的市场主体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培育民营企业成长。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品牌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大企业,以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为重点领域,对规下企业转成规上企业的,当年一次性奖励30万。对个体户转型小微企业的,当年一次性奖励5万元。“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户,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65户,营业收入过亿元民营企业超过10家。
第三节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持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确保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结构优先调整、政策优先创新。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优势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民营企业家领军人才的开发利用,统筹推进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健全完善吸引外来人才的优惠政策,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安居乐业、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
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坚持国内与海外并重,重点围绕现代能源化工、新能源、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教育卫生等领域,大力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继续实施“522”人才计划,着力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提升高层次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加快引进拥有关键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创新转型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创新完善人才服务政策。创新人才激励政策,破除制约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的制度束缚,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出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鼓励和资助人才开发、培养、引进、激励和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等。健全人才引进制度,为引进人才的落户、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提供便捷服务。依托榆林学院、高职专科等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
第六章 推进绿色发展,塑造美丽新形象
围绕“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强化公益林、景观林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大气、水和固废污染防治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永续发展的“蓝天、绿水、青山”。
第一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针对榆横臭柏市级自然保护区、百万亩樟子松基地、无定河湿地、芦河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重点保护与建设,启动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公园的建设,设立专项保护基金。继续实施封山禁牧,严厉打击乱牧,实现林牧协调化和一体化。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等的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加强监测与监管。将全区重要河道、独特的沙漠景观、黄土丘陵地貌等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力争到2020年消除现有保护区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一切污染源,逐步提升保护区级别,横山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面积占到5%以上。
加快矿区生态修复。加快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及采空区、沉陷区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榆横矿区丘陵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试点和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在不损害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引进抗逆性强、防风效益好的适栽树种,建设矿区防护林,同时对于退化和低效的防护林实施复壮,充分发挥生态防护林对于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到2020年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0%以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60%,土地复垦还绿率达到40%。
有效实施水源地保护。重点对王圪堵水库上游水源地实施保护措施,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并设置围栏、标志和警示牌等,建设隔离工程。实施王圪堵水库水源地上游污染防治工程,违章企业全部取缔。加快水源地的河岸生态防护工程,栽植树木以灌木林为主,适度种植乔木。在水源涵养区的包茂高速沿线设立隔离网,重点做好生态绿化,发展生态农业,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建设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体系,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到2020年水源地保护措施全部到位,镇域水源地划界、围栏和标牌工作全部完成。
公益林和水保林建设。实施“三北工程”五期和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建设北部长城沿线风沙区樟子松和长柄扁桃油料林。大力实施“林业惠农兴民工程”,在芦河、无定河沿岸及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红枣和“两杏”经济林,雷龙湾镇继续扩大苗木花卉的栽植面积,适度发展生态养殖、食用菌等林下经济,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应的双赢。重点实施无定河湿地保护、煤油气水土流失防治、中小河流治理、沙棘生态工程、城区、园区、通道绿化以及生态公园项目,到2020年全区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第二节 强化环境治理保护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重点围绕煤化工园区、矿区以及水泥企业,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部署和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煤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全面开展城区禁烧烟煤工作,细化禁烧烟煤区域,加快城市气化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清洁燃料替代工作进度,统筹实施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程等,确保全区人民呼吸清洁空气,保障人体健康。
提升水环境质量。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每个镇新增一个污水处理厂。确保每个集中养殖小区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设施。全面启动煤炭开采矿井水、选矿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中水优先用于企业回用和附近的工业补给水,到2020年全区煤矿企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重点消减水污染物COD、NH3-N总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老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区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妥善处置固体废物。全面核查能源化工行业的危险废物排放企业,建立企业信息档案,落实监测和防治措施。建立能化固体废弃物收集系统,划定固定的废弃物堆场,实现分类处置和综合利用。实施污染源综合治理、产业淘汰退出、民生应急保障、修复技术示范、清洁生产审计示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综合能力建设。重点新建垃圾填埋场1处、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处、新建三产服务区垃圾中转站和镇垃圾填埋场,力争到2020年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的相关要求,加强城区主要街道和干线公路的环境卫生、道路运输及交通秩序整治,对城区烟尘污染、饮食服务行业油烟气污染、建筑、娱乐噪声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快景区环境整治,针对王圪堵水库、波罗古堡周边区域以及乡村旅游点,从垃圾清理、公厕建设、拆除违建、规范经营等方面进行整治,并加强餐饮、休闲、观赏、娱乐等设施的维修保养;全面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开展生活污水、村镇垃圾、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积极响应和落实省市对于横山环保的垂直管理;重点建设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及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机动车尾气环保监测站、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和芦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第三节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完善以“规模养殖→沼气→温室蔬菜”为特色的循环型农业体系、以“煤炭采选→煤矸石/煤泥→低热值燃料发电”、“煤炭→电力→粉煤灰/脱硫石膏→环保建材”、“煤化工→副产气体/废液→有价物质回收”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废渣→饲料/肥料”为主的循环工业体系,积极创建循环农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产出率;同时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循环发展体系。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遵循低碳发展和清洁能源体系的建设要求,全面完成供热锅炉“煤改气”工程实施步伐,鼓励中煤、延长集团等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积极创建低碳示范企业;在榆横工业园南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和能源共享工程,建设低碳园区;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绿色出行;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倡导全行业、全社会节能行动,加快形成绿色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控制煤电、煤化工行业的准入门槛,强化质量、安全、能耗、环保等指标约束作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煤炭、煤电和煤化工等领域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和限额,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引进,完善水资源消耗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发挥电力调度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调控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区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重点产品的能耗、水耗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四节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持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划定的地下水超采区实行重点保护,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鼓励企业开展节水改造和水循环利用,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启动老县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大力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完善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需要,积极发展煤矸石、煤泥制取环保建材,提升矿产综合利用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重点推进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包装物等的回收利用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推广建筑垃圾重复使用。力争到2020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区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
专栏16 生态环境重点工程
一、林业生态工程
1、退耕还林工程:新退耕10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
2、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工程治沙3万亩。
3、三北工程:人工造林5万亩。
4、惠农兴民工程:发展花卉、苗木等经济林。
二、水保生态工程
1、无定河湿地保护项目:重点对无定河流域进行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和生态防护等。
2、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
3、煤油气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开展矿区水保治理、水源水保工程、水环境治理、水保生态长廊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及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4、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芦河、黑木头河堤防和整治岸线80公里,河道清淤75公里,河道污染监测设施97公里;无定河新建堤防17090米、大理河新建堤防3000米、小理河新建堤防4000米。
5、沙棘生态工程:实施沙棘生态治理,栽植19万亩沙棘。
三、生态治理工程
1、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对横山区境内25处煤矿采煤沉陷区65627亩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并修建矿区道路68公里,解决矿区居民出行难问题。
2、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引进耐盐碱杂交蓖麻、菊芋、柳枝稷、大米草玉米等耐盐碱经济作物品种,建立盐碱地治理示范区3万亩。
3、老县城及三个园区绿化项目:对老县城山体公园、河滨公园新修街道绿化;针对三个园区49条95公里道路(街道)进行绿化,实施怀远大道32公里绿化工程。
4、生态公园项目:建设占地224公顷儿童乐园山体公园及森林公园等,重点建设白界沙地森林郊野公园。
四、环境治理工程
1、芦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二期:花岗岩铺装2850㎡,防腐木铺装793㎡,石材栏板安装950米。
2、西南新区三期市政供排水工程:新建苏榆路等28条市政供水工程和排水工程。
3、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老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镇污水处理厂。
4、垃圾处理项目:新建垃圾填埋场1处、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处、新建三产服务区垃圾中转站和镇垃圾填埋场。
五、环境监测工程
建设机动车尾气环保监测站、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和芦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各1处。
第七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发展新条件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构建高效通达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完善的水利体系和集约共享的信息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第一节 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按照“提速北部,突破中部,开发南部”的策略,综合考虑工业园区、城镇化发展以及农业园区建设的需求,积极构筑“四横四纵”的8条综合运输通道,改造提升公共交通线路,形成城乡一体、辐射周边、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网络。重点提升一批对外交通通道,新建一批旅游专用线路和能源化工专用铁路线,贯通西南新区与高新区三条连接线,打通一条南部山区对外主干道,改造一批农村路网,新增一批客运货运站场,加快推进横山通用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建横山区王圪堵旅游码头,力争到2020年实现通村公路通畅化、通镇公路网络化、地区公路等级化、人流物流规范化。
图7-1横山区2016-2020路网规划图
专栏17 综合交通重点工程
一、铁路
1、靖边至神木集运铁路横山段:设计运输能力近期6360万吨,正线线路长度233.661公里。
2、太中银铁路银川至定边段增减二线,定边至太原段扩能改造及开通动车组列车项目(榆林段)。
二、公路
1、S317线乌审旗至横山一级公路:新建一级公路51公里,其中榆林境内24公里。
2、榆靖一、二级公路横山过境段:一级公路13.446公里。
三、站场
1、货运站:新建羊圈梁、魏墙货运站,占地220亩。
2、公交站:新建长城公交站、白界公交站,占地55亩。
3、汽车站项目:新建西沙汽车站,占地40亩。
四、机场
在波罗镇建设通用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
第二节 积极完善电力设施
以满足负荷需要为出发点,优化网络结构为目标,综合考虑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和外送需求,坚持“适度超前、安全生产、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原则,重点建设榆横至山东1000kV输变电工程和雷龙湾光伏园区升压站工程,新建响水镇胡石畔村、雷龙湾镇雷家梁村等7个110kV输变电工程,新建、改造35kV输变电线路,铺设10kV线路160公里、0.4kV线路370公里,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进一步优化电源布点,优化电网结构;同时,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加快布局充电桩和相关电网设施的建设。
专栏18 电力设施重点项目
一、1000kV输变电工程
建设榆横至山东输变电工程,建设1000千伏开关站一个,铺设线路2×151千米。
二、330kV输变电工程
即雷龙湾光伏园区升压站,建设330kV升压站和200MWp光伏电站。
三、110kV输变电工程
1、110kV输变电:新建响水镇胡石畔村、雷龙湾镇雷家梁村、艾好峁镇艾好峁村、波罗镇高兴庄村、张家坬村、波罗镇樊河村、稻地沟110kV输变电工程。
2、110kV龙泉变:架设110kV线路将110kV红石桥变电站和双河变电站接入330KV龙泉变。
3、110kV输电线路:双河变电站扩建2个110kV间隔,架设110kV双河变至110kV殿市变电站线路;建设110kV石窑沟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
四、35kV输变电工程
1、变电站:6座35kV变电站改造、新建韩岔变电站,朱家峁至樊河变电站线路,改造35kV鱼河变至响水电站线路;新建35kV响水简易变,架设35kV和10kV线路。
2、电网线路:架设魏家楼至石湾35kV线路,新建35kV王圪堵至石马洼线路。
五、10kV及以下配电网
在三产服务区新建10kV开闭站6座,用电量为2.66亿KWh/年;在全区范围内新建10kV线路460.55km新增配变容量26.09MVA,新建0.4kV线路367.48km。
第三节 巩固提升水利设施
按照“保护性开发”的原则,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重点围绕“两园两区”(榆横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三产服务区、西南新区)和六大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积极保障城乡饮水,重点破解工业用水难题,全面提升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着力推动循环用水设施建设,构建稳定、高效的水利设施网络。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修建孙家湾等12座小型水库、加固韩岔、喇嘛畔等19座中小型水库,实施国营灌区改造工程和民营灌区改造工程,加固地表取水工程,建成无定河水源工程。到2020年,水资源自给率达到100%,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
专栏19 水利设施重点工程
一、重点水源
1、新建水库:新建惠民水库、富民水库、武加高山水库、黄家沟水库、沙界水库、肖沟水库等7座水库。
2、城乡供水工程:解决横山区13个镇和一个街道办、202个行政村、12.6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提效工程;改造提高横山城区管网,新建3处工程;完成横山三个开发区的水厂建设及管网铺设工程。
二、农业灌溉
1、高效节水项目:新建抽水站5座,发展滴灌、喷灌面积6000亩。
2、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建设水源工程425处,节水灌溉19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0k㎡。
3、四万亩渔业主产区建设:改扩建养殖池塘,推广稻田河蟹等名优水产品养殖,稳定库坝生态养殖,发展新型网箱养殖。
三、防洪抗旱减灾工程
1、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新建盐子沟、小理河、芦河塔湾段、芦河赵石畔段、韩台沟、党岔镇等6处抗旱应急水源供水管线。
2、防汛截洪沟、排洪渠建设项目:新建阳小川、畔家沟、马湖峪、黑河则、盐则沟、惠沙沟等6处截洪沟、排洪渠。
第四节 加快建设信息设施
启动建设“数字横山”,整合信息资源,搭建共享平台,构筑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相互融合的信息传输网络体系。依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建设覆盖全区的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的信息网络。加大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推动光纤到社区、达乡镇、通行政村,使横山区100%的自然村实现基本语音通信和4G全覆盖。积极布局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设施,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工程。建设横山至榆林方向直通数字微波电路,加快建设基站、传输光缆线路、WLAN分布等基础设施,加快全区电子政务网络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电信各乡镇、农场可视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新建横山农业12396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完善全区重要信息系统。
专栏20 信息设施重点工程
1、广电演播大厅建设工程
完善广电演播大厅设施,完成300/150平米演播厅、供电、灯光、音响等配套设备的建设。
2、电视采编播设备数字化改造工程
对现有采编播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数字一体化,完成虚拟演播、节目存储、高清播出系统建设。
3、广播电台复播工程
恢复自办电台播出,开办新闻综合和交通音乐两个频率,实现覆盖全区的无线转播和网上点播。
4、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工程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实现乡镇光纤全覆盖;全面完成网络双向改造工程,实现一线到户,满足城乡用户对互联网业务的需求。
5、广播电视地面数字覆盖工程
完成主发射站及骨干中继站的建设,实现自办电视节目农村地区全覆盖。
6、数字影院建设工程
在老县城新建功能齐备的数字化影院,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7、智慧广电工程
建成自办广播电视节目的手机点播、网络点播,实现跨屏传输、接收,提高自办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8、区域应急广播网络建设工程
建设覆盖全区行政村的应急广播网络,满足应急抢险通讯保障等工作需求。
第五节 扩大供热燃气设施
结合城镇化的建设和主城区框架的扩大,充分发挥区内火电厂的热源优势和天然气产区优势,提高城区的供热、供气普及率。重点围绕老县城、三产服务区、西南新区以及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加快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重点建设换热站和热力管线,加快布局天然气门站、储配站、调压站以及配套设施和管线,进一步扩大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的普及率,力争2020年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居民用户气化率达到80%以上。
标签组:[三农] [企业定位] [中国资源] [国民经济] [生态产业] [煤炭行业] [电子商务发展] [煤炭能源] [电子商务营销] [社会资源] [煤炭污染] [横山]
上一篇:互金概念股发生了啥:360数科、信也科技今年以来涨逾1倍
下一篇:有钱花下载app官方360
2021-03-05
2021-03-03
2021-03-01
2021-02-22
房山区民间借钱纠纷强制执行律师在线,民间借钱纠纷强制执行律师
2021-02-16
2021-02-15
2021-02-15
2021-02-11
2021-02-11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