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居民储蓄率高居不下,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存钱了?

首页 > 财经 > 宏观经济 > 正文 2021-02-23

发表自话题:2020有钱花借不了

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之中,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不断的提高,老百姓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钱袋子”。

受疫情影响,大家隔离许久,本以为消费会出现大幅反弹。但结果却是报复性消费只是一厢情愿,报复性存钱引领时尚潮流。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存款一共增加了6.47万亿元(去年同期为6.07万亿),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87.8万亿元,人均存款6.27万元,户均存款16.93万元。这意味着,我国仍旧是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那么,2020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情况如何呢?根据31省份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示,一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为上海,人均收入达19621元,位居全国第一。对于一季度居民收入“平均数”为8561元,你达标了吗?值得一提的是,有9省市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里可能有的人会问为何会出现名义增长、实际下降这两种表达?

名义增长,就是不考虑其他因素,只单纯地对比今年一季度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去年同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而得出的数据。而考虑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得出的数据,就是实际增长了。

另外,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转移性净收入也有显著的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548元,增长6.8%,拉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

转移性收入就是国家和单位对个人的补贴。这类收入的增长,体现了国家相关部门为了让疫情期间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加大了各方面的补助,特别是针对一些困难群体。具体的措施包括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对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等。

综合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出现了罕见的下降,居民存款却有所增加。

为什么居民存款会有所增加?

对居民存款有所增加的现象,与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密不可分。经过了这一次的疫情事件,人们开始更重视存款储备的需求,且对现金流的要求更高,对提前消费、透支消费等习惯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一是大家困在家里,有钱花不出去;二是减少了非必需品的消费。

麦肯锡日前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显示,疫情爆发期间,多数消费品遭到冲击,特别是非必需品。比如,约30%的消费者减少了护肤品和酒类的使用量,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减少了彩妆类产品的使用量。

比如小编周围的同事之前一直喜欢买口红,最近也不买了,她说:“天天戴口罩,买了口红也用不了”

避险的情绪,持币观望、现金为王,恐怕是一季度里大部分人的共同心态。在一季度存款大增的影响下,大家对以往的投资意识以及储备意识都发生了重要性的改变。不可否认的是,在特殊时期下,尤其是在危机中,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对家庭来说,现金储备以及自身风险防御能力,就是应对危机最重要的保障。

存款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方面,存款多或者说是高储蓄,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资金,转化成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一种巨大的潜能。

另一方面,高储蓄也会导致短期内较难通过刺激消费来帮助经济恢复。当然,目前更多体现了对暂时性困难的无奈。

报复性消费还会来吗?

目前政府正通过各种途径促消费,比如,发放消费券。武汉、南京、宁波、温州、深圳、杭州等地均向居民发放了数额不小的消费券。

再比如,促进汽车消费。目前,已有佛山、广州、长沙、重庆、珠海、宁波、南昌等地先后出台了鼓励汽车消费的措施。

报复性消费会不会来不知道,修复性消费迟早要来。

那么问题来了,疫情面前,你是选择存钱,还是会选择消费?

欢迎关注有钱花,更多信贷、理财、保险等财经资讯尽在有钱花。

有钱花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

综编自新晚报、凤凰金融、小司聊理财、不执著财经等。

标签组:[宏观经济] [储蓄率

上一篇医保新规来了,自2020年1月,这4种情况不予报销!望周知!

下一篇2020年自己交社保记得领一笔钱!这笔钱不领太亏了!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