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2020正规的借贷平台有哪些
2019年,土地政策有两个风向值得关注:
第一、集体土地入市。新《土地管理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意味着国家不再是唯一的土地供给方。未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直接入市,无需先通过国家收储再流入市场。同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建设商品住宅,只能用于工业、商业及租赁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等。这次政策对商品住宅市场短期影响有限,增加了工业、仓储、商服用地供应,同时这部分土地获取成本较低,房企可以提前谋划。
第二、土地规划需遵循“三条控制线”。这一政策将主要产生以下影响:一是建设用地供应将更加集约,中小城市新城新区建设可能会减速;二是三条控制线的划定权下放给地方政府,核心城市可以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土地空间;三是濒湖、傍山、沿海的别墅项目、旅游地产项目将受影响,房企需加强预判和规划。
五、布局:哪些城市受青睐?
房地产市场进入“总量平衡、区域分化”的时代,为了精准预判各城市住房空间,需要建立城市价值评估体系。市场空间是由成交量和成交价决定的。成交量主要看人口规模、人口流入、人口结构; 成交价与城市的富裕程度(地均GDP)高度相关,产业结构、交通网络、城市群是核心影响因素。
投资布局尤其要关注人口流动动向。今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这意味着未来新增城镇人口将主要分布在19个国家级城市群,尤其是一类和二类城市群,一类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二类城市群分别为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山东半岛城市群。
主流房企布局策略是拥抱城市群,把握大趋势。他们将聚焦城市群和都市圈,积极布局一二线城市,扩大土地储备。而远离主要城市群、人口长期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住房成交量和成交价都将承受压力,市场风险度上升。2019年棚改规模大幅下滑,货币化补偿比例下降,进一步加大此类市场的房价调整压力。
(二)
房地产融资的环境、渠道与策略
朱嵬 平安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总裁助理
一、融资环境
2019年,金融强监管政策密集出台,达到历史最严。从23号文出台、房地产信托收紧,到境外发债受限,再到银行专项检查,金融强监管持续加码,银行贷款、信托、境内外融资渠道全面收紧。
2020年房地产融资形势将是整体紧平衡,区域调控保留一定灵活性。融资形势“紧平衡”原因如下:
第一,决策部门认为房地产占用过多社会金融资源。涉及房地产的银行贷款+境内发债+境外发债+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共计约75万亿,占全部金融资源的35%以上。
第二,房地产贷款呈快速增长态势。2019前三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为15.6%,高于总贷款余额增速的12.5%。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2008-2018年由18%上升到53%,10年上升35个百分点。
第三,人民银行可能会通过MLF、LPR、贷款额度管控来实现对融资市场的微调。此外,关于合规性的监管,比如对于影子银行、土地前融,将继续保持高压,这条“红线”不会放松;关于调控性的,中央会将主动权交给地方,因城施策,比如调节LPR加点等。
二、融资渠道
房企融资分为外源性融资与内源性融资,共包括5个大类、16个小类。银行涉房业务主要包括开发贷、按揭、经营性物业贷、并购贷、发债、尾款ABS、供应链ABS、代销等,近期都存在不同程度地收紧。
来源:朱嵬主题演讲
从房企各渠道融资规模来看,今年以来,开发贷新增1.18万亿元,信托贷款发行8000亿元,境内信用债发行5200亿元,海外债发行4500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2800亿元。从房企融资成本来看,整体呈现两极分化态势。2019年前三季度103家房企发债加权平均成本6.59%,其中最低的3.84%,最高的15%,差距非常大。从各渠道融资渠道来看:
来源:朱嵬主题演讲
1、银行贷款。短期来看,受涉房贷款集中度约束,房企银行贷款面临收紧,对于高杠杆经营的房企是一个考验。长期来看,银行贷款仍将是房企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占据房企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原因有三:一是其他融资渠道受到挤压,房企对银行表内贷款依赖度提升;二是从成本来看,开发贷仍是成本较低的融资渠道之一;三是对于银行而言,房地产资产是收益较高且风险较为可控的主要配置标的。
2、非标融资。监管趋严导致委托贷款、信托规模萎缩。委贷新规出台后,募集资金无法通过委托贷款发放,委贷融资规模缩小。今年监管对房地产信托融资的监管最为密集,先是23号文,再是窗口指导,随后又出台信托64号文,受此影响,信托融资规模“腰斩”。其中,中小房企受影响最大,非标融资历来是中小房企的重要融资渠道,信托收紧后,中小房企资金链面临考验,已有部分房企通过出售股权、项目回笼资金。
3、信用债。目前大多数信用债只能借新还旧。比如公司债只能借新还旧,企业债只能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中票和短融只面向国企和A股上市的房企。另外,未来两年是房企偿债高峰期(2020、2021年信用债到期规模分别为5579亿元、8772亿元),房企融资需求持续旺盛。
4、海外债。今年以来,房企海外发债已突破人民币45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尽管海外债用途受限,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并且融资成本较高,但在其他融资渠道收紧后,仍有大量房企发行海外债。
5、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政策长期支持方向,重要性将逐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房企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约2800亿元,其中供应链应付款证券化1600亿元,占比接近6成,不动产类的CMBS、CMBN、类REITs887亿元,占比32%,购房尾款与物业管理费证券化占比相对较低。
6、 海外股权融资。港股IPO与再融资是房企补充资金的重要渠道。2018年-2019年11月,已有11家内地房企在香港挂牌上市,另外还有5家已递交招股书待上市。另外,目前海外股权融资对资金使用的限制较少,房企可通过公开发售、供股和配售来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债务、进行项目建设、支付土地出让金等。
来源:朱嵬主题演讲
三、融资策略
1、 项目层面如何融资?
分阶段来看。在拿地阶段,房企可以通过联合拿地,抱团取暖,减少竞争。
在开发阶段,对于“432”项目,开发贷仍为首选融资手段;部分房企可利用供应链融资、商票、保理、总包单位垫资等组合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在销售阶段,除销售回款外,房企通过运用购房尾款证券化工具,盘活资产,补充现金流。
2、 企业层面如何融资?
一是发行境内外债券。拥有较好信用评级的房企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海外债补充资金,用于偿还旧债,通过发行短融、中票、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补充资金。而国企、央企在棚改和保障房建设领域可发行企业债。
二是股权融资。在A股IPO、再融资基本叫停的背景下,房企可以在港上市、配股获得资金;还可以通过私募房地产股权基金获取资金。
三是资产证券化。拥有好资产、评级高、实力雄厚的头部房企可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补充现金流。
往届
峰会
游学
项目
考察
报名咨询
报名咨询
壹方城定期组织、精准性垂直的移动式教学研讨,每天一条的最新观点解读,每周一次的线上社群学习,每月一次的线下大型高端实战峰会,循环周期的国内外游学及大型峰会 杭州 海南 成都 西安 长沙 台湾。国外城市 日本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荷兰 瑞士 以色列 美国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 为行业企业家提供精准的行业研判标准。
标签组:[银行] [融资] [房地产业] [银行融资] [房企] [房地产融资]
2021-03-06
保利花园 85平米两房,166万,单价不到两万,解决银行贷款中的征信难题,7天放款
2021-03-06
2021-03-02
2021-02-27
2021-02-10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5
2021-02-05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