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抵贷”助贷中介乱象频出强监管严审核杜绝资金入楼市

首页 > 社会 > 购房 > 正文 2021-03-04

发表自话题:助贷公司排名

原标题:“房抵贷”助贷中介乱象频出强监管严审核杜绝资金入楼市

/视觉中国

李媛颖

近年来房产市场乱象丛生,其中就包括大量“房抵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尽管多家银行已收紧放贷条件,但仍有不少中介机构开展花式助贷业务,为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曲线购房”提供便利。然而中介宣传再诱人,购房者也需警惕——在有关部门强监管下,“房抵贷”  购房成本不小、风险不少的事实。

馅饼还是陷阱?

近日,有中介机构打出广告,宣称帮助借款人房贷转“房抵贷”,可以使200万元的贷款一年期节省5万元。“贷款200万元,选择10年期先息后本还款方式,原按揭利率5.3厘,月供10600元;如果采用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现抵押利率3.1厘,月供约为6250元。这样,两种贷款方式月利息差为4350元,年利息差为52200元。”听起来很“划算”,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想知道天上掉下来的是馅饼还是陷阱,首先还得充分了解房贷和房抵贷之间的区别。

“房贷”  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住房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自有或者第三者的物业作为抵押,并以稳定的收入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而在未还清本息之前,用其产权证向银行作抵押,若购房者不能按照期限还本付息,银行可将房屋出售,以抵消欠款。

而“房抵贷”,则相当于二次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自然人名下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一次性或循环使用的消费或经营用途的人民币贷款。在这项业务中,借款人出让的是抵押权而非产权,其贷款用途可以包括买车、装修、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行为或是企业经营资金周转,但绝不能用于买房。

根据中介机构提供的数据,,目前各银行房贷平均年化利率在5.6%至6.2%之间,而“房抵贷”的平均年化利率则位于3.74%至4.9%之间。正是这样的利率差,让想要“占便宜”的购房者成为了违规助贷机构的稳定客源。

中介乱象“房抵贷”藏风险

那么这些中介机构究竟是如何操作房贷转“房抵贷”的呢?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一旦中介机构和客户达成协议,则中介机构会提供一笔“过桥资金”,用于客户提前申请结清剩余房贷本息。房贷结清后,客户便可以向银行提出申请进一步抵押获得“房抵贷”,之前中介机构提供的“过桥资金”和相应的服务费便是从这笔贷款款项中付出,至于剩余资金则全凭借款人自由支配。而之后的“房抵贷”还款,与中介机构再无关联,而只与借款人和放款银行相关。

相关人士还透露,“房抵贷”放款金额一般不高于房产价值的70%,服务费则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在放款金额的1%至3%间浮动。

房贷转“房抵贷”的操作,看起来是中介机构和借款人的互利行为,其实借款人要承担的风险可能远高于从中可以获得的利好。

首先是借款人在与“房抵贷”中介机构交易过程中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这一类机构往往不具备合法正规的营业执照,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面临着难监管、难溯源、难追责的问题。

其次是借款人便可能面临被催收甚至是被起诉的风险。利用“房抵贷”曲线购房本来就严重违反相关资金用途规定,随着银行大数据风控体系日益完善,违规行为一旦被监控暴露,借款人的个人征信必受影响,情节严重的还要面对骗取贷款罪的指控。

而从宏观角度,如果违规的“房抵贷”资金大规模进入楼市,还将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风险,一旦其中一环资金链断裂,就可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审批、监管两手抓

正因为“房抵贷”资金流入房产市场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种种风险,近年来监管部门对银行房抵贷的监控非常严格。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如果是通过房产抵押申请的贷款,不管是按揭还是经营贷款,要求银行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流向申请时的标的,如果流向房地产市场要坚决纠正。

早在今年4月份,多地监管部门就要求排查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近期,银行“房抵贷”业务更是进一步收紧。业内人士称,考虑到个人“房抵贷”资金流向复杂,监控成本高,因此银行大都放缓了审批节奏,甚至有银行直接取消了该项业务;而企业经营“房抵贷”则更多是从严格的审核环节上监督资金流向,例如银行可能会要求申请人必须是正常经营状态并且能提供三年“流水”的企业。

审批放缓、监管从严,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房抵贷”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也能反向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标签组:[楼市] [房抵贷

上一篇企业贷款:融资助贷咨询服务的价值_中小

下一篇北京房抵贷款、车贷、信贷、贷款、企业贷、助贷电信移动大数据分析价格合理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