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网贷太多被风控怎么办
网络借贷,即网贷,更多的业内人士称之为P2P,这里先对P2P网贷的定义范围做一个解释,有的人说我在网上从中国银行借了一笔钱,现在“网贷”真方便,这里的“网贷”并非我们俗称的网贷,P2P全称为peer to peer lending,平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借款人和出资人都是个体,且通过非银行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进行撮合交易,像是刚刚说的通过网上渠道在中国银行借钱,出资人是机构,当然也有个人存款,不属于P2P网贷范畴,两种贷款的差别在于利率、用户画像(下文会详细),同时这里还要与网络小贷区分开,网络小贷是小贷机构开展的线上业务,小贷机构一般持有小贷牌照,受地方金融办监管,资金来源于其他金融机构或个人,包括但不仅限于P2P业务,相较之下,P2P平台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无牌照、资金来源于个人,借款利率高,违约风险大。
起源
P2P于2005年起源于英国,随后在欧洲各国盛行,10年后国内才开始萌芽,但发展迅猛,短短几年变达到三千家之多,18年遭遇P2P行业暴雷后,资金流断裂平台倒闭、问题平台遭监管部门清退,目前市面仍正常运营的仅剩一千多家,未来仍会继续引导中小机构退出,保留规模较大,更合规的平台,便于监管。
发展迅猛
网贷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有几方面原因:1.消费升级,借贷提前消费需求大;2.监管层面暂时处于空白领域,进入门槛低;3.商业模式的特殊性,形成差异化竞争。
差异化竞争
一个新产业链的产生,来源于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技术,网贷与银行贷款形成差异化竞争,银行贷款用户群体普遍为上层用户,在央行有征信记录、有车、有房、收入稳定该类群体,借贷利率普遍较低如果网贷也锁定该类用户为目标用户,那基本胎死腹中,银行最大的优势是政策上的优势,作为唯一个可以吸收存款的子行业,其他子行业玩资金成本是玩不过银行的,P2P差异化竞争主要体现在比银行更高的利率吸引投资人,借款用户资质偏中下层,违约风险高,以更高的借款利率覆盖资金成本、违约风险,取得盈利。
精细化分工
这样的一个缺少政府部门支持,沉淀周期短,而又充满高利润诱惑的市场,多数玩家参与进来的方式是通过整合其他相关资源,迅速开展业务,尽快地到市场上分一杯羹,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稳定的用户群体,也正是因为市场对发展时效性的高要求,带动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蓬勃发展,其中包含:资金方、资产方、助贷平台、征信数据机构、催收机构、电子签章、第三方支付、系统服务商,下面会针对各子行业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发展现状、代表企业、机会与风险进行阐述。
资金方
商业模式:投资人通过资金方平台出借金额取得利息,资金方以更高的资金价格卖给资产方,利息差为资金方利润。
业务模式:与资产方确认合作关系,资金方一般不承担风险,违约风险由资产方承担,业务上资产方将借款人信息、借款金额、期限推给资金方,由资金方进行募资、放款,完成借款业务。
发展现状:资金方最重要的是流量,目前市面上的资金普遍来源于大流量平台,市场增速放缓,格局变化空间不大,个人认为该行业格局除了大流量平台新加入参与外,创业公司的机会不大。
代表企业:宜人贷、陆金所
资产方
商业模式:通常网贷机构同时有资金端和资产端,资产端是产业链中负责整合资源的一个角色,资产方通过收取借贷用户高额利息,覆盖获客成本、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等,剩下的即为企业利润,由于市场前期渗透率低,从而获客成本低,违约风险后置,使得大多数玩家认为利润高,撑破了头想进入市场。
业务模式:借贷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步骤,资产方需要搭建业务流程,贷前通过各种线上渠道进行获客,用户在线上完成借款申请操作,这时资产方需要有一套风控系统对用户进行审批,决定接受还是拒绝用户申请;贷中需要对用户进行每期扣款,客服服务,监控用户还款情况,对违约用户进行催收;贷后需要对用户进行再次营销,借款,完成这样的一个业务闭环。
发展现状:进入门槛低,导致行业鱼龙混杂,各种资金链断裂、挪用资金的问题频现,行业发展过快,监管未能跟上,暴雷后进入一个监管主导的宏观环境,解决各种坏账,引导中小机构退出,留存机构进行报备监管,目前处于一个发展过热之后的冷却期。
代表企业:宜人贷、拍拍贷
机会与风险:发展过热阶段并没有使资产方获得很大的利润,相反几家头部机构的招股书中利润表现处于盈亏平衡或亏损状态,财报科目主要体现在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的支出上,根据业务流程可以推断,大部分支出在获客成本、技术人员工资;未来的行业格局会更加明朗,中小企业的退出使得用户更向头部机构聚拢,获客成本降低,技术底层架构搭建、数据沉淀能减少对产业链其他机构的依赖,有效提升净利润,同时行业存在的风险可能来源于银行、小贷等借贷机构的降维打击。
助贷平台
参考之前的文章:融360最新财报,看助贷平台未来展望
数据机构
商业模式:网贷群体大部分征信数据较少,更多为资产方提供支持的是第三方数据机构,此类机构本身可能不产生数据,数据来源于多家机构,通过自身的技术强项,搭建大数据风控平台、风控模型,为网贷机构提供反欺诈、黑名单、评分卡等数据。
业务模式:从流量端进入网贷流程,网贷机构可通过数据机构提供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进行用户筛选,拦截不符合标准用户,用户进件后,数据标签、评分卡可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代表企业:同盾科技、百融金服
机会与风险:目前行业内口碑较好的几家机构,优势在于行业多年深耕的专业技术,劣势在于自身不产生数据,多数由外部提供,需要为此付出成本,好在为各大网贷机构提供服务的同时能提高自身数据、模型壁垒,行业同样存在其他行业带来的竞争,互联网巨头本身就是数据公司,只要有意在此细分领域分一杯羹,我相信不是一件难事。
催收机构
商业模式:网贷机构前期通常没有自己的催收部分,更多的把逾期的单子委托专业催收机构进行催收。
业务模式:订单逾期后,由催收机构进行介入,催回金额,得到相应分成。
机会与风险:该行业目前也是乱象频发,存在各种不合规、侵犯隐私的催收方式,需要警惕监管风险,同样也由于监管暂时未能同步到位,有小部分机构喝了第一口汤,取得不错的利润。
电子签章、第三方支付、系统服务商等机构等业务范畴,网贷行业收入只占其中一部分,例如电子签章并无信贷属性,除了信贷,还能运用于房产、车子等合同线上化的行业,第三方支付同样除了信贷,还有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零售商品,此类行业与网贷相关性较小。
未来看法
个人认为,短时间内由于监管等原因,行业整体规模、渗透率很难取得高增长,产业链各子行业更多加强自身沉淀,覆盖产业链其他模块,减少对其他机构的依赖,增强可控性;针对资金方资产方,行业格局较为稳定,暴利也逐渐褪去,不适合创业公司介入;相反数据、催收、其他服务机构,可拓展产业链上更多服务,为网贷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可能形成细分领域内的寡头市场。
来源于公众号消费金融风控联盟,ID:xiaojinfengkong
感谢大家支持消费金融风控联盟,添加管理 进群交流
网贷产业链全解析mp.weix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