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变动最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首页 > 财经 > 投资 > 正文 2021-08-26

发表自话题:股票什么是替代k线

股价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为什么会涨?为什么会跌?涨跌之间有什么逻辑和规律么?理清市场规律,当我们了解市场运行的规律才有可能根据其运行规律搭建 一套适合我们的自己的投资方法。

那股价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些年关于这个问题妖魔化的答案很多,比如股价是由庄决定的,每一只股票里都有一个坐庄的大户,操纵股价涨跌,把散户洗出后就拉升。在过去特别是 21 世纪初期我国资本市场无序发展时这种情况的确有,但近些年随着股票流通盘变大,监管趋严,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17 后监管进一步加强了对市场行为的监管,频繁买卖操纵股价监管第二天就找人喝茶了,操纵股价更变成了妄想。到目前庄这个东西在99%的上市公司里应该都 消失了,至于那个别没消失的,其实看 k 线也能看出来是庄。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用经典的三段论来回答这个问题: 短期看情绪,中期看业绩,长期看质地

1.情绪

股价短期的波动一定是由情绪决定的,我们所谓的牛市熊市波动,背后的本质其实也是情绪。市场情绪好时大家就会买,催生股价的上涨,市场情绪差时大家就会卖,催生股价的下跌,一涨一跌之间,全都是情绪。 不同市场情绪下市场的估值也有不同,2018年个股的估值水平和2015年个股的估值水平之间一定有着巨大的差距,这背后都是情绪在驱动。 而大家常看到的技术分析,本质上也是一种基于市场情绪研发的并不科学的股价判断标准。如果大家了解技术分析,会发现技术分析中的大多数指标都是由两个关系衍生出来的,一个是均线系统,一个是量价关系

均线系统是什么,大家看到的 K 线图上那些黄黄绿绿的线,就叫均线,不同颜色均线对应的时间不同,紫色的就是 20 日均线,20日均线就是用个股20天收盘价的加权平均值连接到一起,形成的一条线。这条线上的价格反应了最 近 20 天投资者平均的建仓成本。

为什么均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呢?因为大部分投资者都有锚定效 应。简单来说当股价涨到我们建仓成本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卖出;当股价跌到我们建仓成本时,我们往往会选择买入。

大家可以回顾下自己过去的操作历史,是不是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均线系统就起到了支撑和压力的作用,当股价向上触及均线时就会有人卖出制造出抛压,当向下触及均线时就会有人买入带来支撑。均线系统本质上也是一种对人性的把握,对情绪的把握。

但我们需要注意,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不仅仅受建仓成本支配,不仅仅受锚定效应一件事支配。投资者情绪会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前一晚美股跌了投资者情绪会变差,往往会有一个低开,中美贸易战了投资者情绪会变差,会一个大幅低开。

另外我们市场中成熟的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这些机构投资者对成本的锚定效应并没有那么在意,在意的人越少,均线系统就越容易失灵。

因此,我们单单想通过技术分析这种标准有限的方式对市场情绪进行判断,本质上是一种坐井观天的行为,我们可以适当了解,但千万不要认之为主流,深入钻研。

我们要相信,这个世上最复杂的就是人性,没有人能够理解人性,更没有人可以准确的利用人性。我们可以在一些极端的时候利用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但一定不要尝试时时控制和操纵。

2.业绩

目前的A股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即期业绩驱动的市场,一般未来一份财报的业绩变化情况会成为引导股价变化的重要标准。 举一个例子,2017 年的妖股方大炭素,短期内出现了四倍涨幅,背后其实 是主要原材料石墨电极价格的大幅上涨带来的业绩大幅增长。

2017 年虽然方大炭素股价涨了 4 倍,但净利润同比增长了 50 倍,高增速推动了方大炭素股价的持续上涨而且维持在高位。到了 2018 年,虽然市场很差,但方大碳素股价依旧维持相对强势,直到 2018 年下半年,方大炭素业绩开 始下滑,公司股价才彻底开始了漫漫不归路。

举方大碳素的例子核心是想即期业绩驱动这件事,方大碳素业绩的高增来源于核心产品石墨电极的涨价,但稍微了解这个行业的人站在 2017 年那个时间节点都明白,石墨电极的涨价是不可持续的,涨了还会跌下来,换句话说方大炭素的逻辑是不是成长而是周期,业绩只会好一阵,不会持续好。

但他的股价依然会被打到高位之后再往下跌,这就是 A 股的特点,非常看重即期的业绩而不光是公司长期的成长性。一家公司能通过经营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会带来股价的持续上涨,一个公司依赖产品的价格周期波动实现价格的波动一样会有脉冲上涨的机会。


因此如果能对公司即期的业绩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股价中期涨跌的秘密。


不过在这里,有一件事我们同样需要关注,股价的本质是反应预期,如果市场上的投资者都知道这个公司下一份财报业绩会很好,在公司公布业绩前就已经将公司股价炒高,那么一份优秀财报公布后股价并不一定还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反而容易出现利好出尽的现象。


下图是信维通信 2019 年的 K 线图,2019 年前两个季度,信维披露了非常 差的财报,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近 7 成,业绩非常差,当天公司股价久出现了大幅低开一度接近跌停(下图红色箭头),但从这天起,信维走出了轰轰烈烈的翻倍行情,之后第三季度也成为了其历史上业绩最好的第三季度,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半年报是信维业绩的最低点,之后业绩便走向了逐步回暖复苏之路,对应信维的股价也是相同的情况半年报砸出低点后,信维股价一路向北,开启了翻倍之路。


这就属于典型的业绩变化的预期推动股价上涨,对于信维这一类订单驱动的公司,业绩变化是可预测的,完全可以通过和上市公司交流,跟踪产业下游 企业(手机厂)跟踪出来的,能提前预判就会有人提前买股价也会在业绩公布前反应初即期的市场预期。


不光是信维,其实大部分公司都可以通过高频数据跟踪,产品价格跟踪等办法做到提前的业绩预判从而实现对下一期财报业绩的判断指导投资。


当然也会有一些公司因为市场关注度不高,管理层对外沟通少,或者业绩预判难度大等原因市场很难对即期业绩进行预期,这些公司就会在财报季出现比较大的股价波动,业绩向好股价向上,业绩不好股价向下,市场上也就出现 了类似于净利润断层一类的投资方法,利用即期业绩的变化寻求超额收益的机会。


有了上面的基础大家也就知道了,净利润断层这种投资方法比较适宜于预期不充分的个股之中,在优秀财报披露前公司股价并没有因为财报较好做出提前反应,当财报披露后出现净利润断层往往会有一些投资机会。

3.质地


一家质地优秀的企业其实就是能持续实现业绩增长的企业,所谓股票长期表现看质地,本质上就是在每一个“中期”公司的业绩都能有比较好的表现, 拉长来看公司就能实现股价和业绩的持续增长。


对于质地的判断,其实就是做基本面研究。做基本面研究这件事,对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方法论,我针对常见的三类企业的研究方法做一个梳理。不过我的梳理和大家常常看到的按行业分类进行梳理有所不同,我主要分享的是制造业,消费,周期,三个大行业的研究要,这种分类感觉有点牛头不对马脚,但从投资层面来讲实用价值却很高。


我着重关注的新能车,消费电子板块其实都是制造业,制造产品卖给下游客户,他们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至于消费股,本质上也是制造业, 不过消费品公司大多是制造产品卖给 C 端的客户,就是卖给广大老百姓,所以 他的研究方法上和传统的 TO B 的制造业企业有一些区别。


而周期股的研究,也不是说就是研究资源品企业,万物皆有周期,我们买大部分公司都很难逃脱掉周期的影响,学习一些周期的研究方法,一是为了更高的理解万物皆周期这件事,二是可以去把握一些投资机会,比如 17 年的资源,19 年的猪,都是周期衍生出的投资机会,而且这一类行情往往规模很大。


具体内容后面这里就再讲述,在这里我介绍一个共性的投资方法,基本就是所有研究的基础---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 Michael Porter 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格局。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能力就是指行业内竞争格局,关于行业内竞争格局我认为以下三种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1. 月明星稀,一家独大


近乎于垄断的竞争格局是最好的竞争格局,这种竞争格局往往存在于规模 比较小的天花板比较低的行业里,比如卖瓜子的恰恰瓜子就属于典型的近乎垄断的竞争格局,因为瓜子这个行业天花板很低。国内的电感,载带也都属于近乎垄断的格局,只有一家厂商能做,其他都没有竞争力,这就属于典型的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


还有一种相似的是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比如高端白酒,就属于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茅台一超,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多强。隔膜领域恩捷一超,星源中材多强,这也是属于比较好的竞争格局,龙头具备明显的优势(买台的品牌,恩捷的成本)

2.经历价格战后的寡头竞争


会有接近 10 倍的涨幅。这就是“剩者为王的魅力。


注意这里面有一个重点,净利润率的提升,剩者为王的大背景下,由于企业已经实现了竞争格局优化,提价,提高毛利率和净利率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一旦利润率提升了,相关公司的利润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这个提价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夸张需要提价很多。


很简单的例子,一个 1000 块的空调目前卖价 1100,毛利率 10%。提价到 1200 看起来只提价了不到 10%,但毛利率却增长了一倍,公司的利这种竞争格 局在商业领域是很常见的,比如格力美的,美团饿了么,猫眼淘票票,都是属于这个结构的体系,这种竞争出来的公司往往空间是很大的。


可能不少朋友会认为竞争格局和成长空间往往有比较大的关系,一般竞争格局清晰了成长空间就不大了,但这个其实是典型误解。


我们继续来看格力的例子,回溯到 2012 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格力跟美的的双寡头的格局已经形成了,随便一个投资者都知道这个事实。但那个时候很多人 会觉得格力的市场份额已经够高了,空调行业的增速也很低了,格力投资价值不大。但格力从 2012 年到现在,涨了超过 7 倍,可以说跑赢了绝大多数股票。


为什么?很简单,就是在“剩者为王”的效应下,营收增长两三倍,净利润率 增长两三倍,利润就很容易以增长给七八倍。估值不变的情况下,股价就润会增长一倍,提价对公司利润带来的增长是指数级的。


因此我们在分析一个龙头公司的时候,一定不要被增速不快、市场有限等论调局限住。要去分析他到底是不是剩者,是不是充分竞争后的幸存者。如果是,目前他的利润水平反应出剩者姿态了么?如果没有,那后面就会有非常好的机会。


3.符合时代大趋势的替代逻辑

比如从过去二十年的产业变迁史来看,制造业处于从日韩转移到台湾,再从台湾转移到大陆的趋势,那大陆制造业凭借更好的制造能力和更低的成本实现增长实现对日韩企业的替代就是大趋势。 又比如国产品牌崛起这个大趋势,在奶粉宠物食品化妆品等行业都兴起了国产替代的浪潮,这其实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出现的大趋势,也是符合时代大趋势的替代逻辑。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核心实际上都是在讲护城河。 关于护城河大家应该听到过很多理论观点,其实不同行业所拥有的护城河是不同的。比如制造业的护城河一般都是成本,而以研发见长精密零部件制造业的护城河一般都研发能力(比如芯片设计),消费品的护城河是品牌和渠道。 具体的后面的学习内容亨特会根据不同行业进行分析,但总的来看,真正有壁垒的护城河大概就四种。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经济和成本优势。之后我们针对不同行业的分析都绕不开这四大护城河。


1.无形资产。

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或法定许可,能让该企业 出售竞争对手无法效仿的产品或服务。我们常见的无形资产是品牌,比如茅台 基于其他白酒,爱马仕基于其他包包,这都是品牌带来的无形资产,从而带来 了高毛利。至于法定许可比如今年的大牛股中国中免,拥有的政策垄断这种无 形资产也是壁垒。


2.转换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让用户难以割舍,形成了某 种依赖,以致于就算出现了另一家公司,提供类似的产品,甚至品质更优秀、价格 收的更便宜,用户仍然不愿意迁移过去。 比如腾讯的护城河,就是体现在这方面。假如说现在出现了一款新的社交 APP,比加好用,界面更加简洁,朋友圈也不会有广告打扰,我们会放弃 么?改用大多数人的回答,应该都是不会。因为你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一切

社会关系,都已经沉淀在里了。这种转换成本,就会让大家不愿意迁移到新 平台。


3.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就是说随着用户数量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 同步提升。比如阿里巴巴能成长为今天的巨头,就是受益于网络效应。阿里编织 了一个足够大的电商网络,连接进了无数的卖家和买家。卖家数量多了,提供的 商品品类就更加丰富,而且随着竞争加剧,商品售价会降低,这样买家就获得了实 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选择在网上买东西;而买家数量提升后,销售额也就 跟着上升,以前放在线下门店一个月卖不出去的货,在网上店铺可能一天就卖光 了。于是卖家也得到了好处,他们就愿意打个折扣,用以量补价的方式来获得更 多收入。在这样的交替反馈下,卖家和买家数量都会越来越多,大家对平台的依 赖也更深,整张网络的价值就不断增加,慢慢积累起其他玩家无法撼动的优势,形 成护城河。


4.成本优势。

如果一家公司,能够长期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生产产品,这就会成为很大的优势。这样如果定价和对手相同,你就能拥有更高的毛利率;而开打价格战的时候,能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拖到亏损的境地,自己依旧保持盈利。 最后来看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实就是上下游的议价能力。 上下游议价能力这件事在不同行业也是有不同特点的,具体的我们到了后面具体分析。关于上下游议价能力, 最核心的逻辑是供应商(客户)越分散议价能力就越强。 比如 to c 的企业议价能力一定强过 to b 的企业。茅台的下游是普通消费者,他的议价能力就很强立讯精密下游是苹果这个单一大客户,他的议价能力就很弱。在供应商层面也是一样的道理,供应商越分散议价能力越强,茅台的供应商是农户,只需要米和水,材料易得议价能力很强。大族激光的供应商是 IPG,全球只有 IPG 能给生产给激光器,于是大族的成本一直很高。 在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中,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一个竞争格局,一个非政策影响导致的好的竞争格局大概率意味着高护城河和高议价能力。试想如果护城河浅就会不停的有新进入者进入到行业里行业的竞争格局不可能好的了,而当一个行业有非常优秀竞争格局时,一定意味着议价能力的上升,毕竟下游客户选择很少,只有一个或几个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可比价挑选空间小自然议价能力强。因此当我们看到一家企业时,一定要高度关注其竞争格局的情况,以及竞争格局可能面临的变化情况,竞争格局优化对于企业基本面的 改善会非常明显。

关于决定股价三个因子的分析就到这儿啦。

后续我会来聊聊估值这件小事,毕竟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都把估值作为判断公司股价便宜与贵的重要依据,我们了解的股价的决定因 素,再了解如何判断股价的贵与便宜,就能很好的搭建一套合适的投资体系和方法。

标签组:[投资] [股票] [均线指标

上一篇炒股单纯看K线有用么?

下一篇什么股票适合做长线?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