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关于股票基本知识k线
所谓k线图,就是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各种股票的日、周、月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k线又称阴阳线、杠线、红黑线或蜡烛线,起源于日本德川幕府(1603 ~ 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于计算米价的日涨跌。后来,人们将其引入股市价格趋势分析,成为股票技术分析的重要方法。
当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时,也就是股价呈现下跌趋势时,我们把这种情况下的k线称为负线。中间的实体是黑色的。此时,上影线的长度代表最高价与开盘价的价差,实体的长度代表开盘价高于收盘价的程度,下影线的长度由收盘价与最低价的价差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正线和负线不同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起伏。一般来说,涨跌是指当日收盘价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比较。当k线为正时,并不意味着股价高于前一天,而是当天收盘价高于当天开盘价。比如某股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20元,当日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分别为18元、21元、17元、19元,则该股票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1元。k线图显示上影线长度2元,下影线长度1元,实体为1元的正线。
一般来说,阳线表示买强卖弱,会因为股票供不应求而导致股价上涨。负线表示强卖弱买。这时,由于股票持有者急于抛售股票,股价下跌。同时,上影线越长,上档的卖出压力越强,意味着股价上涨时会遇到更大的卖出压力;下影线越长,下影线的承接力度越强,这意味着当股价下跌时,更多的投资者会利用这个机会买入股票。
但k线图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预测股价涨跌并不是100%准确。此外,很多人对同一个数字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在使用k线图时。必须结合其他因素和其他技术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