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微信支付分550有多少额度
最新出台了一个扫码支付限额的消息,这是怎么回事呢?扫码支付限额究竟会是多少呢?要如何限制?从什么时候开始限制呢?下面快啦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扫码支付限制的相关资讯,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进来看看吧!
支付宝、等应用扫码付款4月1日起,将正式迎来额度限制!
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怎样限制?
限制多少?
小编给大家划了重点!
↓↓↓
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 单日支付上限不超过500元
由于静态条码(你每次点出来,让商家扫的支付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央行此次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例如,消费者在使用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单日使用零钱包支付的上限不超过500元,同时关联的所有银行卡还可以再独立获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消费者街头扫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 使用动态码更安全
对于使用动态条码(商家贴在门上,让你扫了付款的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交易验证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级,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限额分别为自主约定、5000元、1000元。
举个栗子,新要求实施后,消费者在街头商贩扫静态条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也不影响商贩收款。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大餐,扫静态条码付款就有点困难了,不过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这样其实更安全。
(动态条码长这样)
新的变化实施后,
小伙伴们的账户就更安全了有木有!
此外,除了扫码限额变化外,
小编还知道一个重大好消息,
放免费提现大招了!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只要商户使用“官方收款码”进行收款,便可以累加免费提现额度。
支付“官方收款码”是支付为二维码收款用户提供的专业收款码工具。款项将即时进入收款人的零钱中。
每天最高1万额度,单笔提现最高500块。
里搜索“收款小账本”小程序,点进小程序
腾讯如果给你开放入口,下方第一张图红框位置,点击“申请官方收款码”
选择样式,0.01元下单申请
第一次申请,只需支付一分钱。
填写地址,官方会把收款码的小立牌、二维码贴纸等物料快递给你。
第二次再申请,支付3.8元就可以了。
不过有个问题,官方收款码并没对所有用户开放。
因为这个码向小商户开放,也就是说,会根据——你的普通收款二维码,使用天数、笔数、金额,考虑要不要给你“官方收款码”资格。
但办法总是有的,四步就可以搞定:
1.找个小号或者借用朋友的。
大号搜小程序「收款小账本」——添加店员接收通知——立即添加小号成店员;
2.注意,扫码时候,截图无效,一定要面对面扫;
3.扫码完毕,再用小号去扫大号的会话界面-右上角「收付款」-普通收款码,随机付款;
4.静待24小时。24小时以后,腾讯官方会发来通知,邀请你开通收款二维码:
信用卡溢缴纳转账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信用卡里面欠款一共有2500元,你往里面还款3000元,那么这多出来的500元就是溢缴纳,而对大部分银行,溢缴纳取现是不收手续费的!
用这个方法,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张溢缴款免费的信用卡。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并不是所有的银行信用卡都可以免费提取溢缴款的。
免费提取溢缴款的银行名单
工商银行:溢缴款可通过网银免费提现到本地借记卡,或者通过本地本行ATM免费提现。
中国银行:溢缴款可通过网银免费提现到本地借记卡,或者通过本地本行ATM免费提现。
建设银行:溢缴款可在本地本行ATM免费提现。
广发银行:溢缴款可在国内本行/他行ATM免费提现。
浦发银行:溢缴款可在国内本行ATM免费提现。
民生银行:溢缴款可在国内民生ATM免费提现。
中信银行:溢缴款可电话免费转出至本行借记卡。
农业银行:溢缴款只可消费“提取”。
这样操作是不是很6了~
最后,为了保护大家的资金安全,警察蜀黍再次提醒:
一、要使用官方渠道App扫码软件,不扫不明二维码;
二、仔细辨别真伪,核对信息,确认二维码安全有效;
三、对常见的二维码也应保持适度警惕,保管好自己的付款二维码;
四、手机上最好安装一些正规安全软件,增加手机安全系数,防止不法分子将病毒镶嵌在二维码里,盗取公民个人重要信息。
标签组:[信用卡] [移动互联网] [移动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溢缴款]
2022-11-25
2021-02-26
2021-02-21
2021-02-21
马云果然没吹牛:扫码支付终将退出舞台,新支付方式悄然兴起了!
2021-02-10
2021-02-10
扫码支付将“终结”?马云这次没吹牛,新的支付方式已经全国兴起
2021-02-10
2021新年微信分付信用卡怎么扫码支付套现5千用几个比较方便
2021-01-14
2020-09-13
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