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到银行贷款为什么要找中介?

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2020-08-07

发表自话题:最好贷的小微企业贷款

大家买卖房产习惯找房产中介(链家、贝壳、我爱我家等)咨询代办,这是因为买家卖家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以及繁琐的手续,所以需要一家专业的中介公司提供服务。那么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需不需要贷款中介呢?答案是肯定的。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也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贷款产品大纲及风控策略不了解,好多小微企业盲目申请导致拒贷,即使从银行贷到款也可能不是最优的银行贷款产品。


今天就为你分析一下,小微企业贷款之前先找中介公司咨询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处)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仅制约着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也演化为社会问题。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微企业处于成长期,规模实力小,生命周期短,征信意识弱,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的违约风险高;其次,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小微企业贷款单笔金额小,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业务动力不足;再次,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数据不透明,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可信度低,金融机构核实成本高;最后,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贷款是低频交易,大多数小微企业因受到企业规模限制,没有实力能够像大型企业一样去设立专门的融资部门,用于对接了解各家银行的贷款产品及维护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关系,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对贷款产品了解不充分,盲目申请,导致贷款通过率低、拒贷率高;即便贷到款,也往往与自身资信和需求不匹配,不能做到最优的方案和产品,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那么信息不对称给小微企业贷款带来什么问题呢?



多花冤枉钱,多付利息和费用


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各家银行贷款产品的利率各不相同,而且差别很大。由于小微企业对于所在城市内各家银行贷款产品了解的不充分,往往选择自己熟悉的,或附近的银行申请贷款,导致贷款多支付了利息,花了冤枉钱。


比如小微企业以房产抵押贷款为例,A银行产品最低年化利率4.35%,E银行产品年化利率则高达10%。假如客户只了解E银行的产品,贷款100万的话,一年就要比A银行多出56500元的利息。



多走冤枉路,浪费时间精力


小微企业客户申请贷款,因认识银行的客户经理有限,且不知道哪家银行的产品最适合自己,通常将自己的贷款资料向自己熟悉的银行申请,一般银行的受理审批时间7-15天,如被拒贷,还要再找下家银行申请,耽误了客户的用款计划,导致生产经营上的损失。转贷客户往往因未按时找到新的贷款资金,导致原有贷款的逾期,恶化了征信。


比如,某李姓客户申请房产抵押贷款,连续跑了三家银行。首家银行在审核过程中需要客户提供二居;后向另一家银行提交申请,审核过程中因企业流水不能覆盖三倍的贷款金额,申贷未通过;后向第三家银行申请贷款,审核过程中该行风控部门需要客户出具股东决议书,因小股东不同意签字,申贷又未通过。该客户三次申贷,耗时近40余天,为避免上笔贷款逾期,支付了8万多元的垫资费用。



不能根据自身资质和需要,优化贷款方案和产品组合


贷款方案有多种组合:银行一押+非银二押、房产抵押+信贷、信贷+信贷,合理的贷款组合方案及贷款产品的先后顺序,可以让客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比如,某朱姓客户,名下有套按揭房,需要200万的资金,但客户不想做房产抵押,最终通过合理的信贷方案,最终贷到200万的额度。



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错配,导致还款压力大,甚至产生逾期风险


因客户对市面的银行产品了解不充分,往往自己找不到适合自己现金流状态的产品,贷款期限短,还款方式不合理,造成贷款资金不能充分使用,还会造成每月还款资金多,导致还款压力大,甚至存在逾期风险。


比如,某客户对贷款产品了解较少,选择某某机构的宅e经营贷房产抵押产品,贷款金额为150万、等本等息、3年期,每月还款本息合计55167元,给客户造成了极大的还款压力和精神压力,最终客户通过孙博士比贷网选择转贷到某银行机构,使用先息后本产品,每月还息9750元,换了个方式,每月少还了45417元。客户减轻月还款压力,同时提高了资金使用率。



对银行产品大纲及风控策略不熟悉,造成降额或拒贷


由于各大银行的贷款产品及风控策略不同,客户只能对自己身边相对熟悉的银行机构或信贷经理,提交材料进行申请。有的客户因对各家银行产品的大纲不熟悉,资料准备不充分,造成原本可以申请成功的贷款,最终拒贷。


比如,某刘姓客户为企业法人,在某银行申请贷款260万元,房产价值足够,但该银行风控策略强制要求申贷公司近一年期营业收入必须覆盖贷款金额的3倍,由于该企业提供的经营流水少,导致降额,最终授信110万,无法满足企业经营需求。但有的银行对流水要求宽松,最终该客户通过孙博士比贷网在其他银行成功申贷260万。



“好征信”变成“差征信”,“好客户”变成“差客户”


很多客户因不知如何维护征信,有的客户小额网贷申请过多或因对各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了解,不断申请,导致征信被查询次数过多,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对客户综合授信评分降低,甚至拒贷。


比如,某客户在建设银行有笔240万的房产抵押贷款到期,银行答应续贷,但该银行风控要求半年内贷款审批类征信查询不得超过6次。因该客户对此不了解,申请多笔网贷,在续贷时其近6个月征信查询7次,超出该银行大纲,不能通过系统进件,银行不再续贷。没有银行批复,原答应垫资的资方不再同意垫资,造成该笔贷款实质逾期,其他银行均无法申贷,“好客户”变成“差客户”,只能选择民间机构贷款,年化利率从5%升高至15%,每年多支出利息24万,同时多出了12万的手续费和7.2万的垫资费。这笔费用是本不该出的。



很多小微企业往往选择自己熟悉的,或附近的银行申请贷款,经常出现“银行有熟人,反而贷贵了”的现象,导致贷款多支付了利息,花了冤枉钱。其实现在很多贷款产品都差不多,殊不知,同质化产品的背后每家贷款机构的政策、要求及针对的人群是有很大的差别。同一产品换了个贷款机构,甚至同一家银行不同分支行,可能期限、金额、利率乃至审批率都会有差别。而贷款中介公司恰恰能帮你解决贷款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为什么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处)



贷款中介公司更了解贷款产品及风控策略


贷款中介公司对各大贷款机构的产品大纲及风控策略熟稔于心,形成了自己专有的产品“数据库”,小微企业的一份资信材料能匹配出多种方案,并从中优化出匹配客户需求的方案。让贷不到的客户贷得到,让贷得到的客户贷得好。


比如,某孙姓普通上班族,名下有套价值200万的全款房,需要200万的资金用于投资朋友企业,银行房产抵押只能给到140万的额度,通过当下贷款中介出众的孙博士平台给出的合理的贷款方案(房产抵押+信贷),最终贷到250万的额度。


贷款中介公司熟悉贷款流程


贷款中介公司非常清楚各个机构需要准备怎样的资料,需要达到怎样的条件,免去你处处碰壁的尴尬,排队产生的时间成本,咨询时的沟通理解障碍,大幅度减少来回补充、办理的时间,让你贷款申请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比如,李先生为了第一次贷款好不容易摸清楚了贷款产品的区别,没有找任何中介,最后银行还批款了,但是中间过程,可以说是磨人呀。银行通知李先生流水不够,李先生通过自己掏钱让不同的朋友给自己转账,慢慢养;银行通知客户需要三方用途合同,合同甲乙双方需要时公司,李先生自己找了两个有公司且愿意帮忙的朋友,但是两个营业执照主营范围不一样,其中一个朋友仗义,去工商局新加经营项目;银行通知放款是三方受托支付,要放款到对方公司的对公账户,朋友犯难了,你往我对公账户进账,税的问题怎么解决,经过N次饭局协商,需要交的税客户李先生替朋友承担。经过李先生本人不懈努力,终于银行放款了,但是放款是在4个月之后。第二次贷款李先生明确表示,还是找中介公司,不想再花4个月的时间去耗了。


贷款中介公司长期与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大部分贷款中介公司长期跟各大贷款机构合作,他们有足够的经验了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进件规则,为客户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协调和沟通,降低拒贷风险,提高贷款成功率。银行贷款因为利息低所以大受欢迎,但是银行也有资金短缺的时候,同样一笔贷款,放给甲和放给乙都一样,但是甲找了贷款中介,贷款中介和银行关系好,这笔贷款很可能就放给了甲。


比如,黄先生的征信有瑕疵,想拿房子做银行抵押,拿着自己的资料整个城市的银行问了个遍,别人看到征信就知道没戏,他找到中介却成功帮他做下了一笔抵押贷款,而这个银行之前拒绝过他。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贷款中介行业也变得越来越科技、智能,比如专注于网络小额贷款中介的融360,专注于小微企业贷款中介服务的孙博士比贷网,都是科技驱动为客户提供精准的贷款产品匹配,提高了贷款的通过率以及贷款的审批效率,省时省心更省钱,一定程度上让小微企业融资不再难、不再贵。

标签组:[金融] [银行] [企业贷款] [银行贷款] [企业征信

上一篇【关注】建设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小微快贷”信贷产品_结算

下一篇李奇霖:央行下场购买小微企业贷款 更像是新型的“降准”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