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个人征信多久清除一次
原标题:签了《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的你,真的清楚你授权的“用途”和“有效期”了吗?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其实你可能已经签过《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了。只要你办过信用卡、买过房,买过车,现在甚至是网上点了某借款APP,金融机构都会要获得你的“征信查询授权书”来向央行征信数据库查询你的个人信用报告的。
但绝大多数人估计都是大笔一挥,看都不看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殊不知各家金融机构的授权书格式、内容都是有区别的。 你真的不想知道,关于你最有价值的个人信息,你给金融机构授权的“用途”是什么? 有没有“有效期”吗?
1
各不相同的授权书
不同金融机构《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的内容是不同,甚至有的名字也不一样。有的叫成了《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等,下面大家先看看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银行APP版的不同授权书吧。
平安银行的授权书
微众银行的授权书
2
从授权书的起因讲起
这还得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谈起。征信机构作为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有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而在征信活动中,金融消费者个人享有同意权、知情权、异议权、诉讼权和重建信用记录权等5大权力。
其中维护金融消费者同意权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这就是要督促金融机构履行取得授权义务,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就是其中一种体现。(参见:)。如果金融机构未经用户授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是会被央行行政处罚的。
3
授权原则 vs 目的性原则
全球不同地域个人征信数据的使用所遵循的原则是有所不同的。分为授权原则和目的性原则。授权原则的主旨是只要有合理目的,获得授权就可以采集并使用征信数据。而目的性原则则要求不但采集个人征信信息要有明确目的,还需得到授权、并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据。简单汇总如下,供参考:
4
央行个人征信查询的授权
目前央行个人征信查询一般是遵循“一事一授权”原则,就是说银行在贷前审查这件事和贷后管理这件事上应该分别获得用户的查询授权。除非授权书中载明有效时间,在时限方面并没有明确要求。回到上面平安银行和微众银行的授权书,可以发现,平安银行在授权“用途”方面的表述相对笼统:“申请信贷业务和后续管理”;而微众银行则用(一)至(五)点较为清晰的了“用途”。在授权“有效期”方面,平安银行较为清晰的了:“申请阶段及业务存续期间”;而微众银行则没有特别。
其实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能够“一劳永逸”的拿到“最广范围”内用户的授权对其是最优选择。而目前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特备是违规查处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大家一定要看清出你签了字的那份授权书中,有没有对你自己个人征信报告的“用途”、“有效期”说清楚。
早在2015年,央行时任的征信主管领导就曾公开表态:
当前信息滥用现象较为严重, 实际操作中不经授权采集信息、强制授权采用信息、一次授权终身使用信息等屡见不鲜, 而关于数据保护的立法较为滞后。
标签组:[金融] [征信] [银行] [个人征信] [金融机构] [吴川市]
2021-01-25
签了《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的你,真的清楚你授权的“用途”和“有效期”了吗?
2020-08-10
贷款被拒原因NO.1竟然是——“征信查询次数超了”!_借款人
2020-08-02
2020-07-31
卡神小白:征信查询次数多会影响贷款,还有哪些点容易造成不良?
2020-07-31
这八类人贷款买房容易被银行拒,附解决对策!征信查询超10次就上黑名单!
2020-07-31
2020-07-30
2020-07-30
2020-07-30
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