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额度高一点的网贷
2018年,研究生罗宇因陷套路贷自杀身亡;
每年因为网贷、高利贷自杀或家破人亡的人比比皆是。
亲戚朋友当中,总有年少无知者跟网贷扯上关系,家长只有无可奈何。
那么,网贷公司都有哪些套路陷阱?
01.“714”高炮陷阱。
网贷身段灵巧,总能拐着弯规避各种监管。
(1)高利率
网友算过一笔账:
借出1600 块,平台抽取 322 块服务费,因为我们到手只有 1278 块,平台的年化收益应该是: 322/1278/7*365=1313.77 %。 一年 13 倍也就是说,全年算下来,整体借贷就算有 80% 的人赖账不还,平台依然能赚的盆满钵满,这还不算上一些用户逾期之后还的逾期罚款。(2)砍头息
(3)高额服务费
这灰色地带,成为了平台商们最赚钱的地方。
02.合同捆绑陷阱。
说完了诱人上当的手段,关于一些中小平台的合同陷阱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很多网贷平台网贷平台或公司事实上并没有大量的资金供于出借,有的公司和平台甚至会空手套白狼。 一位匿名网友甲投稿,自己曾在乙平台借款3000元,14天,利率及手续费一共400。
然而,网友甲在查询自己征信的时候,发现自己莫名多出了一笔自己并不知情的某偏远山区农商银行的贷款,是1447元。
于是,网友甲打电话问了该银行的客服,客服说确实有这笔借款的存在,放款方是某C公司。
C公司的贷款又是由某D公司委托放的。客服还表示,网友甲还有一笔5200元的借贷,放款方又是某E信用社,而收款方确是某市F公司的对公。 网友甲又再次打电话询问F公司,F公司说这是另一家公司委托他们的代理借款,而这个公司正是网友甲借款3000元所在平台的公司。 如此看来,就是网友甲借款平台的公司,拿着他的个人信息委托F公司去E信用社借了5200元,其中3000发放给网友甲,剩下的2000元不知所踪。 为什么平台可以毫无顾忌的用网友甲的信息去借款呢?这其实在网友签订借款条约时,答案已经很明了了。
大多数人并不会仔细去看借款须知,便随意同意了。
03.套中套。
对于信用不好、身份证不容易借到钱用户。平台与平台之间甚至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当你点开一个平台,会给你推送更多同款app。潜台词就是:一个平台借不到,还有其他平台可以借,你要不要考虑看看?
当要进入另一个新的借款平台,此前所得注册信息又要在输入一次,由此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
仅仅是加速,而最终能否保障借款却不得而知。结果就是,你从一个借款平台进去,发现自己走了一遍平台市场,最后还不一定能借得上,说不定还顺便办了一个没有用的会员。
即使你没有借到钱,平台依然是有收益的。你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已经被无情地盗取。
此后将会有络绎不绝的贷款骚扰电话打来,垃圾信息也会纷至沓来。
04. 信用分迷雾。
注册使用一个借款平台,不仅需要身份证,手机的通讯录数据以及工作信息,包括社会信息等都会被一并读取。
仅仅几千块的借款,有的平台借出之后,即使你不借或者已经按时还款。
平台仍然能够通过你注册时信息,获取你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细分之后可以得到一两千左右的收益。
信用分的原理亦是如此,信用分越高,你的手机社会信息越值钱。
网贷公司之所以能提供相应的额度,有时候并非是你能借这么多,而是你手机里的社会信息价值这么多钱。
05.
一点建议。
泛滥的网贷平台就像精明的养殖户,先把借款人诱惑再喂饱,最后再收割。目前央行和银监会,对于网贷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有人提出过一个问题,家里的孩子借了超高利息的小贷,到底能不能不还?
有人认为,对于一些无法纳入征信范围的无良小贷公司,除了持续电话,他们也没有别的催收办法,不还似乎没什么关系。
但随着小贷公司日益规范化,以及检察院面对各类非吸案件的追偿压力,置之不理的涉诉风险越来越大。
降低损失的最佳办法,还是管好孩子,让他们远离小贷。
— 本期内容到此结束 —
2020年4月,我们将前往美国
开启第四届中美经济高峰论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了解详情
下一篇:身负高额网贷的你们过得还好吗
2020-08-16
2020-08-13
2020-08-10
借1500元欠55万的网贷“套路贷”,却成为“撸贷大军”致富之路?
2020-08-10
2020-08-10
17岁学生陷入网贷套路,借7万需归还30万,单亲母亲痛哭卖房还贷
2020-08-08
2020-08-08
2020-08-07
2020-08-06
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