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有没有什么好的网贷推荐一下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
重庆老张夫妻,丈夫在外当保安,一月工资两千多元,妻子在家负责生活起居,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安稳。不料他们心中已经长大的儿女却给这个家庭重重一击。
老张的女儿在厂里工作,每月工资两三千元,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于是在开始了网络贷款之路。三年里,十多个贷款平台都留下了她的名字,本金加上利息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欠了二十几万。
不忍心看着女儿被各种平台追债,老张夫妻只好拿出一生的积蓄,不过也才6万多元,离还清还差得很远。女儿的债务已经让老张焦头烂额了,没想到儿子也来雪上加霜,坦白自己也欠了六万贷款。没办法,毕竟是自己的儿女,老张说尽管自己工资低,还是会帮助孩子还债。
镜头下,老张的一双儿女眼泪婆娑,后悔莫及,但却挽不回这个惨痛的事实。她从小被老张夫妻保护得很好,在父母的宠爱下没受过苦,所以不够懂事,为了想要的东西,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情况和欠债的后果。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如果小时候溺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便很难成为合格的大人,合格的子女。
01被溺爱的孩子,不会感恩父母
前不久有一对从广东到重庆找女儿的父母比老张夫妻的情况更惨。他们三年前到处借钱为女儿还了贷款20万,现在靠着每月3000元的微薄工资继续还钱。可女儿完全不懂感恩,在他们还完贷款后,就外出潇洒,基本没有回过家,当那份欠债与自己无关。
三年后的今天,她们好不容易接到一次女儿的电话,却未曾想又是一笔20万的欠债。夫妻俩担心女儿是走了歪路才欠了这么多债,于是千里迢迢去重庆找她。没想到到重庆给女儿打电话,只听到女儿在电话里大骂母亲是骗子,还让她去死。夫妻俩一听,在大街上痛哭。
这个女儿已经26岁却丝毫不懂体谅和感恩父母,态度嚣张至极。也许,就是因为这对父母小时候太过溺爱她,让她觉得父母为她还贷款是理所应当,自己可以啃老一辈子。
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写到: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我们父母不能只想着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却忘了对孩子精神上的教育。
知乎上有个故事:有位妈妈生病了,但老公在外地出差,就只有6岁的孩子在家。她本来想自力更生,睡一觉就好。没想到,孩子放学回家看见她生病,有模有样的学着给她用湿毛巾降温,还给她接了开水。
她问孩子怎么知道这些的,孩子说:“我们一起看电视时,你教我的呀。你告诉我以后要是你和爸爸生病,我也要像那样照顾你们。”这位妈妈一听,顿时觉得身体好了大半。
父母好好教育孩子,比溺爱孩子更能培养一个懂事贴心的小棉袄。
02被溺爱的孩子,难以独立生活
溺爱不仅让孩子不懂感恩父母,还会让他们自己失去自理能力,无法独立走向社会。
《变形记》里面有一期就出现了一个被溺爱的孩子。她叫刘思琦,家里富裕,父母十分宠她,尽管已经16岁,还需要妈妈亲手喂饭给她吃。
离开了妈妈,她就像一个几岁的宝宝,穿衣吃饭都需要从头学起,完全没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有一个名为《巨婴》的短片,将被溺爱的孩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短片里,孩子喊一声妈,再伸个懒腰,就表示妈妈该给自己穿衣服了;拍拍肚子,就表示自己饿,妈妈该给自己喂饭了;指指胡须,就表示妈妈该给自己剃胡须了;指指电视,就表示妈妈该给自己买电视里的玩具了。
在孩子眼里,妈妈就像一个万能的保姆,自己生活的一切都离不开她。而短片中孩子的爸爸对这种情况竟然也不反对,只是将工资交给妈妈,让她去给孩子买东西。
后来,孩子爸爸在车祸中离去,家里的经济条件巨变。但孩子无动于衷,每天依旧打游戏,等着妈妈服务自己吃穿。妈妈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但又没有钱,就只有靠着变卖家具来维持开销。
有一天,巨婴看上了一副VR眼镜,妈妈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家中的情况,希望孩子理解。但巨婴十分生气,把遥控器摔在地下,哇哇大哭。最后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妈妈选择卖掉自己的肾。拿掉肾后,妈妈虚弱地倒在地下,而巨婴却并未注意,继续玩着自己的VR眼镜。
短片最后将孩子重新变回妈妈胎中作为结局,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现实,这个巨婴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赚钱能力养活自己,而失去生命。
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30岁时他自己学会了,你很高兴,却忘了这个年龄他应该学会赚钱养活自己了。
短片里的妈妈和刘思琪的妈妈,没有从小教育孩子如何照顾自己,这样当父母离开她的时候,孩子就会因为没有自理能力而无法在这个世界里存活。
溺爱,只能产生不被社会容忍的巨婴。
03家长不溺爱孩子,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颜如晶在《奇葩说》里说:“孩子的成长是一部连续剧,但电视剧落下了可以补,陪孩子成长的机会,怎么补?”
家长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会感恩,能独当一面的人,就尽量不要溺爱孩子,错过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我们可以从以下3方面来做:
1、让孩子独立做事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曾开展关于孩子独立性的调查,结果显示,3~6岁的孩子愿意自己穿衣服的比率是25%到45%,不愿自己穿衣服的比例是11%到21%,且孩子越大,愿意自己穿衣服的意愿就越强烈。
根据儿童研究,孩子两岁时就会产生自己穿衣吃饭的意愿和能力,所以家长不必为孩子做到面面俱到,让孩子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利于他们的发展。
就像《千与千寻》里面的宝宝一样,他在汤婆婆的照顾下什么都不会,后来和钱婆婆、千寻等人去解救白龙的路上,离开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后,成长得非常迅速。不仅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还学会了坚强和感恩。
当千寻怕他赶路太累,提出背他时,宝宝选择自己前行,不麻烦他人。探险之旅结束后,他还真诚地感谢了钱婆婆,这是他第一次说出“谢谢”二字。
2、学会拒绝孩子
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觉得自己不应该拒绝孩子,要给孩子最好的。但孩子如果在家里就没有规则意识,以后也很难遵从社会的规则。
我亲戚就对孩子特别宠爱,不论他要多贵的玩具,都给他买。我问她为什么宁可自己拮据一点,也要给孩子买个家里已经很多的玩具。她无奈地笑笑说:“每次孩子一哭,我就狠不下心来。”但她后来也发现这样做对孩子并不好,孩子越大,要求的东西越来越过分,让家庭的生活水平都下降了。
虽然我们在家能迁就孩子,但以后出了家庭,进了社会,我们就不能保证让孩子事事顺心了。
因此,父母坚持原则,学会拒绝孩子无理的要求,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好。
3、给孩子选择权
蒙特梭利说: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会走向一个极端,就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从买什么零食,穿什么衣服,到上什么兴趣班,孩子只能点头接受,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育儿专家就曾批判过这种做法,表示在这样环境下成长大的孩子容易没有主见,性格懦弱。或者走向极端,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还是应该适当给孩子自由,给孩子一点选择权。不要告诉孩子必须怎么做,可以转化一下方式,通过解释这样做的好处,让孩子自己选择,培养快乐、幸福、有主见的孩子。
上一篇:民间借贷大清盘!网贷等利率骤降至15.4%是好是坏?也许你该警醒了!老赵说卡_机构
下一篇:网贷上岸日记
2021-03-06
儿女欠下网贷30万,老父亲掏空积蓄帮还款:那些缺失财商教育的家庭都怎么样了?
2021-03-06
2021-03-06
小伙理发爱上女技师 网贷30万做按摩 女技师走了钱还能退吗?_小徐
2021-03-06
浙江一小伙月薪不到5000,却为女技师网贷30万?自己开心却苦了爹_小徐
2021-03-06
2021-03-04
浙江一小伙月薪不到5000,却为女技师网贷30万?自己开心却苦了爹
2021-03-02
欠款网贷30万我该怎么办(欠了网贷很多,总额有30万无力偿还,不接电话会有什么后果)
2020-12-08
2020-09-16
悲剧!义乌三个孩子的宝妈网贷30万,钱没有到手反被坑进去26万!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