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可靠的不查征信贷款
在这个办理信用卡、申请贷款都需要查询征信的时代,我们的个人征信也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征信花掉怎么处理”“征信能不能消除污点”。追根溯源,还是因为除了个人征信意识不强导致相关记录未得到有效维护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多次被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
融360 简普科技(NYSE:JT)旗下维度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有过此经历。
数据来源:融360 简普科技《维度》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但有些机构出于业务开展的需要,利用一些优惠手段诱导或欺诈用户同意授权查询征信。
例如,在一些消费者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投诉某外卖平台,将同意查询个人征信授权书与领取外卖优惠券捆绑在一起,消费者以为自己是在领取优惠券,没有注意到下方用小号字体标注着“同意查询用户《个人征信授权书》”等字眼,导致用户征信信息“被查询”。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在一段时间内,征信记录被查询次数过多,存在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大,俗称“征信花掉了”,会对申请银行信贷等行为产生影响。
而一旦不小心授权第三方机构对个人征信进行查询,用户的隐私就相当于被暴露在空气之下,个人重要信息一览无遗。在广州打工的赵晓时常接到一些推销贷款的电话,根源在于一次征信查询导致的信息泄露。
“之前我手头不宽裕,为了交房租,在网上借了一些钱,后来听说借钱会影响个人征信,我就想查一下自己的征信记录”,赵晓说。然而,小赵并不是通过央行官方渠道查询,而是在应用商店里随机下载了一个查征信的APP。
这些APP会要求获取用户手机多项隐私权限,包括位置、电话号码、访问摄像头,甚至包括读取短信和通讯记录等。所谓的“直连央行征信系统”,也只是APP通过用户自己的信息去央行征信系统查询,这些应用仅仅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一般来说,央行征信报告记载了个人通讯方式、住址、婚姻状况、职业信息、银行贷款记录、信用卡透支记录等详细信息。这些最需要保护的个人隐私,却被APP轻而易举地留存使用。
“我知道钱不能随便借,没想到征信记录也不能随便查,电话骚扰是小事,我现在很怕别人用我的信息去借贷款,那我就真的亏大了”,赵晓后悔莫及地说。
通过赵晓的经历和融360 简普科技的数据报告显示,我们应该也能知道,个人征信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大数据之下,信息的采集和获取都变得很简单,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征信,以免让自己的征信出现了污点。
[责任编辑:赵鑫华]
标签组:[个人征信] [征信机构] [征信业务] [科技] [职业征信] [融360]
上一篇:宜宾南溪公寓抵押贷款当天下款
2021-02-27
融360|简普科技《维度》报告:金融防骗不容乐观,三成人遭遇过理财骗局_投资
2021-02-22
2021-01-31
2021-01-26
融360|简普科技维度报告:有30%的受访者征信记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查询过
2020-09-02
融360 简普科技维度报告:有30%的受访者征信记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查询过
2020-09-02
新版征信报告将“新”在哪?个人征信记录保留5年从未变更_信用
2020-08-10
2020-08-10
2020-08-10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