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咸阳民间贷款公司
高利贷这种经济形式在我国延绵千年,大多时候它游离在金融法规之外,隐藏在生活的角落中,百姓常常闻之而色变。在中国,商鞅、王莽、王安石等人的变法都曾推出过相关政策打击高利贷。高利贷自古就有,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高利贷的事件描写。
在秦始皇初灭六国后,便迁徒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这些豪富都是领主残余和富商大贾,在本地兼并土地,放高利贷,迫贫民为奴隶,霸一乡一县甚至一郡,妨碍统一。
《汉书·货殖传》说:各郡国富民,兼营专利,依靠钱物在乡里称霸,人数多到数不清。所谓兼业,就是见利便图,不专一业;所谓专利,就是储蓄货物,垄断市价,这些正是高利贷囤积商的行为。高利贷商人是极其残酷的剥削者,是社会生产的破坏者,他们遍布全国,与政治权力相结合,组成广泛细密的剥削网。王莽变法,有赊贷一项,西汉后期高利贷剥削成为特别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高利贷囤积商取利息至少是十分之三,有时竞取息十倍。
唐时商业多至二百余行,每行总有较大的商店。据现有材料看,最大的商业当是放高利贷的柜坊。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名称,类似后世的当铺。柜坊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钱,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唐僖宗乾符二年《南郊赦文》里说:自今以后,如有入钱买官,纳银求职,发觉后,钱物没收。柜坊明知事情,代为隐瞒,不来告发,要严加惩罚,因柜坊资金大,有钱人愿意寄存钱财,柜坊又兼似后世的钱店。钱以外的帛、粟、麦,是农民借钱的抵押品。柜坊剥削的主要对象,仍是农民。公元732年,唐玄宗下诏说,近来公私放债,取利息颇多,自今以后,天下放债或收息,私人只许收四分,官本收五分。朝廷规定四、五分,实际收息当高于规定。
宋朝特别是北宋时期,高利贷活动非常活跃,伴随着租佃制关系的发展,地主放高利贷成为重要的剥削手段。佃农交租后,所余无几,就只有向地主借债过活。地主借出粮或钱,要剥削两倍到三倍的利息,甚至还要农民的子女去做“佣质”当抵押,实际是做无偿的佣仆。农民冬春借粮,指夏麦偿还。夏麦还了债,春秋再借粮,指冬禾偿还。收成还债甚至还不足,无法交租,再把欠租作为借债加利。这样,农民年年要借债,永远还不清。高利贷象是一副枷锁,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世世代代无法挣脱。在宋代社会经济中,高利贷剥削日益成为极为突出,极为严重的问题。
清朝时期通过高利贷的方式兼并土地,并不限于商人。官僚地主乃至一般地主,也常常是敲剥农民的高利贷者。前面提到的大官僚高士奇、徐乾学以及和珅等人,都同时拥有不少当铺或银号。人们称“士大夫挟囊中装而问舍求田,犹其上者”,而“放债以权子母之利”,在“鱼肉乡曲”方面,则是“刀锥相竞”。这里的所谓“士大夫”,不过是官僚地主的别号。虽然如此,在高利贷兼并土地的活动中,商人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这种兼并的方式,给农民带来双重的苦难,是毫无疑问的。
《金瓶梅》里,西门庆发家致富后,四处放款,书中写到,李三、黄四两人承揽了朝廷香蜡生意,因为没有本钱借了西门庆1500两银子,每月5%利息,看清楚了这可不是年化收益率,是月收益率,相当于年息60%,躺着都赚钱。《金瓶梅》第一章就写西门庆热结十兄弟,除了西门庆和李瓶儿老公花子虚,其他都是社会上闲杂人等,整天就是蹭吃蹭喝,极其无赖,养这些人是干嘛的呢?放高利贷遇到收不回来的情况,这些人就派上用场了。《红楼梦》中也多次提到王熙凤在外放高利贷。
根据报道,2020年8月20日下午15:00,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宣布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原“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促进民间借贷利率逐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的4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和36%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意味着,高利贷将成为历史,毕竟现在很多理财都在8%以上了,15.4%的利率的确不算高。而超过的部分,将不会受到法律保护。
最后,看个故事,让大家学会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免得超前消费,靠信用卡或贷款过日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上一篇:居理新房_一站式购房平台
重磅!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降至15.4%,高利贷彻底凉凉_一年期贷款
2020-08-23
2020-08-23
15.4%!超出视为高利贷!最高法调整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_规定
2020-08-23
延绵千年的高利贷或终结,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2020-08-22
2020-08-21
2020-08-21
高利贷要哭了!最高法出手: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超15.4%_保护
2020-08-21
打击高利贷!最高法出手:重新定调民间借贷利率!最全解读来了_上限
2020-08-21
高利贷成为历史,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15.4%, 小企业有活路了
2020-08-21
高利贷彻底完了!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超15.4%,这些变动很重要_规定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