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借力金融科技掘深普惠金融的探索与思考

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2021-01-12

发表自话题:广东农信能贷款的软件

泛金融业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等泛金融业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科技手段,打破地域边界、技术边界的限制,对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形成了冲击,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拓展。素有人缘、地缘优势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受到了冲击,农村客户市场逐渐萎缩,优质客户大量流失。

客户的挑战。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壮大,客户的素质、消费习惯、消费行为和金融诉求也日趋多元化,对传统银行不断产生新的预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具备网点多、覆盖广的优势,但往往对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重视不够,服务理念和方式较为落后,面临着对年轻优质客户吸引力不足和客户黏性不够的问题。

广东农信作为广东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新形势下同样面临着同业竞争加剧、优质客户减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客户诉求不能快速满足等挑战。同时,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农信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应用诉求也不尽相同;广东是经济大省,外来人口众多,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差异性较大。广东省联社如何充分发挥“小法人、大系统”平台作用,利用新技术引领辖内农信机构业务发展,不断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诉求,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挑战。

致力于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践行普惠金融

近年来,广东农信坚持“客户为本、体验为先”的理念,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相融合,走出了有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利用创新思维,首创“芯片存折”,践行普惠金融。广东农信仍有3855万客户沿用存折,占客户总量的42%,贡献的存款占总量的59%。为让存折客户享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广东农信在全国首创“芯片存折”,持折客户可在自助设备、POS终端办理金融业务,通过创新思维改变传统产品。芯片存折的推出,丰富了存折的使用场景,提升了客户体验,切实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宗旨。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支持“三农”发展。广东农信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打造面向农户零手续费、零入驻费的农产品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物流配送等问题。平台推出以来,积极与政、银、企、农等部门开展合作,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创新推出特色众筹活动,实施农产品线上众筹,成功为农户提供了筹资渠道,并简化农户资金筹集和使用流程,使扶贫工作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利用电子化和线上化技术提升金融便民服务水平,实现惠农助农。广东农信充分发挥金融助农主力军作用,加大偏远农村地区ATM、CRS、BST、自助发卡机、POS终端等自助设备的投放力度,合理配置自助服务网点,提供广为覆盖的便民服务;实现开户、存取款、转账、电子银行及理财等业务的自助办理,减少客户排队现象;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银行线上服务,推出“易捷通”“卡付宝”“粤信通POS”等特色电子化服务,扩宽服务渠道;搭建“三资”平台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建立县、镇、村三级账户监管体系,增加农村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透明性。

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运用大数据计算分析技术,广东农信建立了小微企业信贷专营系统,实现对中小企业客户的精准画像,解决其贷款难、难贷款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缩短贷款流程,将风险控制点贯穿贷前、贷中和贷后整个过程,产品灵活、流程简化、操作智慧,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利用云计算等技术积极探索多场景服务,构建便民金融服务生态圈。广东农信联合多方打造了基于公有云的惠民金融服务生态圈,构建了智慧校企生态闭环,提供了集校园管理服务、生活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场景服务;通过建设“悦享商圈”“口袋银行”“咖啡银行”等凸显区域特色的O2O社区平台,探索出生态圈内多方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解决了差异化、场景化便民服务问题。

构建弹性IT,快速响应需求,满足客户诉求。广东农信创新提出弹性IT的变革思想,在架构、人员、流程三个方面实现弹性,赋予IT资源因需而变的特性。通过云化架构转型,支持按需服务和灵活扩展的弹性架构,实现中间业务服务的灵活配置;通过与农信机构、合作伙伴、高校人力资源合作,构建了弹性的IT人力资源体系;通过弹性配置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流程管理,引入双模多通道流程管理模式,提升IT研发效率,快速满足用户需求。

建设数据资产平台,实现个性化产品服务。广东农信逐步建立完善数据资产化平台,实现底层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融合,挖掘数据间的关系,提升数据服务和交付能力。对内实现数据智能化,为风险管理、营销管理、运营管理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对外为产品研发提供基础支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精准服务。

以开放融合的思维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力。广东农信贯彻开放、共享的思路,先后与华为、亚信安全、京东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华为公司合作,在ICT基础设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联合创新,研发了中间业务云平台;借助亚信安全公司网络威胁治理技术,引入安全管理咨询意见,提升了金融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与京东金融在联名卡、资产管理、农村金融、电商物流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建农村金融生态圈,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和服务“三农”

面向未来,广东农信将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因需而变的能力,适应金融科技时代的变化。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业务发展。农村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主战场,在广大的县域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并非发展过度,而是发展不足。作为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广东农信将始终坚守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引领业务融合发展,构建涵盖营业网点、电子渠道、助农取款点、金融服务站“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持续改进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信息科技安全,护航金融科技时代。信息安全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是银行稳健运行的保障。新金融业务的环境变化会导致新的安全问题产生,风险控制等问题仍是关键。广东农信充分认识到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正在开展金融云平台规划和建设,做到发展与安全并重,为不同层次的云服务客户提供金融级别的安全保障。

以行业云服务为突破口,逐步构建金融生态圈,提升多场景服务能力。广东农信正努力打造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行业云服务平台,提供经营活动IT支撑、数据分析增值服务以及“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随着行业云服务平台覆盖行业数量的增加和上下游供应链的深化,通过发挥平台的纽带价值,打造广东农信自己的金融生态圈。借助生态圈,以金融服务为纽带,通过深入挖掘客户信息和客户关系,将投资、融资、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融入客户经营、生活场景,逐步形成闭环生态,帮助客户成长,降低获客成本,增强客户黏性。

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对于农村金融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发展机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只有顺势而为,利用好金融科技,坚持以金融为本、以科技为器,立足使命、自我革新,才能在新时代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作者:广东省联社银信中心副总裁周丹,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18年第13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标签组:[金融] [普惠] [金融服务] [科技] [金融科技

上一篇广东农信手机银行安全证书上线啦!

下一篇2020广东省农信联社校招来啦!往应届可报!_农村信用社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