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有困难怎么求助捐款
今年7月,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的工作人员接到陕西清涧县的大病患者韩女士的电话:“感谢平台,救助金已经收到了,太及时了,我可以继续治病了。”。
韩女士是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大病患者配捐计划”受助患者之一。“大病患者配捐计划”由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发起,面向全社会,为贫困大病患者提供个人求助通道,发起网络募捐,同时平台提供一定比例的配捐资金,作为募集资金的补充。通过这样的救助方式,极大程度上让大病救助的效率搭上了“特快列车”。
近年来,因方便快捷、新颖实用、传播广泛,网络募捐颇受欢迎且发展迅速,患者可通过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发起社会爱心捐款,从而减轻因病致贫、返贫的压力,达到“一人病,众人帮”的效果。
部分个人大病救助平台有时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人工电话核实,但在根本上无法准确的掌握求助人的基本情况。而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患者所在医院跟平台的合作关系,对患者家庭情况、病情、花费这三方面情况进行了解,但由于各地医院社工体系的复杂性,能与平台建立合作的医疗单位寥寥可数。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的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全面对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扶贫动态管理数据库”,数据库中有8791万建档立卡数据,平台对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患者通过输入患者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精准核实他们的基础信息。
平台对接全国25省20000余名基层医务志愿者,充分发挥基层医生对求助患者信息查验和信息反馈的便利性,入户采集核实贫困患者实际病况、家庭情况、医疗票据等一手信息。
2017年初,基层医务志愿者去往陕西清涧县的大病患者刘博文家进行走访。经核实,小博文2016年底刚出生被诊断为复杂性先天心脏病,医生建议进行多次手术治疗。小博文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2018年7月,其父刘状通过“大病患者配捐计划”向平台发起救助申请,平台为还需进行第四次手术的小博文救助5万元善款。
平台在全国十余所高校共招募200名大学生志愿者。2017年暑期,平台开展了“为贫困大病患者发声”高校志愿者走访大病患者线下公益活动,充分利用高校志愿者的机动性,亲赴周边贫困县,逐户走访大病患者,调研贫困大病患者现状。
平台携手爱心企业助力大病救助。2018年8月1日,由平台组建复星志愿者,赴上海外滩金融中心参加大病救助志愿者培训会。目前,复星志愿者团队已深入37个国家级贫困县为贫困大病患者展开服务,逐户走访,核实患者实际病况及家庭情况。
平台充分利用卫生计生资源,通过合疗办、医院等医疗机构可向平台提供大病患者医疗票据等一手资料,动态更新患者医疗状况。
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审核患者求助信息的同时,用这些更有分量的核验手段,确保受助患者信息的真实性,多项验证,多重把关,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群受益,从根源上解决因患者信息验证疏漏,而使得“诈捐”、“骗捐”等有违社会公理事件的发生。
在个人大病求助“信任”问题的发酵下,还衍生出诸多的其他问题。
对于个人大病求助金额的评判标准,目前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部分平台也没有切实的救助办法去核实患者的资金需求,往往有家庭经济背景的个人求助只能受道德层面的约束,这便予以心怀不轨的人有了可趁之机,阐明救助观点:当个人向公众求助时,不仅要证明病情真实、诊疗支出庞大,还要证明求助人经济窘迫,无力支付,这些对于捐赠者的判断至关重要。
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从患者实际的医疗状况出发,人工逐一审核医疗花费的单据,核实当地医保、民政等报销的比例,参考当地卫计局及基层医务志愿者意见,对大病患者的医疗资金缺口进行合理评定,进而防止救助资源的浪费。
据悉,对于后期善款的使用监管,部分个人大病求助平台需发起人签署”发起人承诺书”,保证全部救助款项将直接用于对被救助人的救助,在现实中,也只能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社会众多慈善组织是与患者就诊的院方建立合作,将筹到的款项是打到院方的账户上,由基金会和院方来进行款项的监管和使用,这样的方式固然是降低了善款滥用的风险性,但同时院方无法在求助项目的页面上填写患者的治疗进展和费用使用情况,善款使用的透明性又受到考验。
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志愿者会持续跟进患者后续的医疗状况,并向及时平台进行反馈,平台也会不定期电话回访及入户回访受助患者,为身处病沼的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确保善心有合理的归处。
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踏实走好每一步,用行动换取信任,激发这个社会的正向能量,激发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爱,让善心不再疑虑,让爱有迹可循。
2021-02-11
2021-01-17
我在网络借贷宝借的钱,我又通过平台借给他人,现在别人不还我钱我还要偿还吗?
2020-12-25
2020-12-24
2020-12-06
2020-08-06
2020-08-06
2020-08-06
2020-08-06
2020-08-06